寫生新疆:20世紀以來新疆主題創(chuàng)作研究展
開展時間:2023-07-12
結束時間:2023-08-20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層B展廳
參展藝術家:韓樂然 司徒喬 葉淺予 王合內(nèi) 羅工柳 戴澤 梁玉龍 黃胄 伍必端 列陽 全山石 聞立鵬 張威 楊鳴山 靳尚誼 龐均 譚權書 阿曼·穆罕諾夫 謝家道 蘇高禮 劉秉江 龍清廉 龔建新 文國璋 范迪安 張群 于小冬 胡西丹·克里木 劉小東 楊茂源 趙培智 劉商英 劉雨佳 康春慧(按出生時間排列)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資助單位:國家藝術基金
承辦方: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支持單位:中國美術館 新疆美術館 黑龍江省美術館 浙江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懋源泓齋
鳴謝:羅安 聞丹青 韓健立 蔣雯麗
策展人:郭小暉 王靜
總策劃:張子康
學術主持:邱志杰
學術顧問:曹慶暉
展覽總監(jiān):韓文超
展覽統(tǒng)籌:王春辰 高高
設計總監(jiān):紀玉潔
視覺設計:孫彤
2023年7月12日,“寫生新疆:20世紀以來新疆主題創(chuàng)作研究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樓B展廳開展,“寫生新疆:20世紀以來新疆主題創(chuàng)作研究展”通過對中國20世紀以來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疆主題作品的一次研究性展示,聚焦于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史上一個獨有的現(xiàn)象,即大批藝術家遠赴新疆寫生這一群體性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著重審視和探究“新疆”作為視覺素材給近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帶來的影響,以及藝術家在“寫生”這個繪畫語言上的拓展和突破,展現(xiàn)20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家們在這一問題上的探索和成就,以及藝術家們在此方面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從五四運動之時,中國知識分子如陳獨秀、康有為等人便推崇寫生之法,主張改良中國畫必須借鑒和學習西方油畫的寫實精神,以此作為沖擊舊文化的有力武器。此后,毛澤東主席在1943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nóng)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區(qū),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資源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些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寫生”從一種技術準備過程,變成一種行為方式。
本次展覽將這段偉大旅程的歷史脈絡分為四個章節(jié),分別是:激情與探險——現(xiàn)代新疆寫生的先遣者(1949年以前)、開掘與新篇——新中國文藝政策下的西行之路(1949-1978)、壯闊與崇高——新時期新疆題材的開拓(1979-2000)、歷史與現(xiàn)實——新世紀的視野(2000年以來)。通過對四個不同時期的寫生新疆作品的展示,聚焦于“寫生”與“新疆”兩個核心問題,解讀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對新疆這一視覺素材寶庫的發(fā)現(xiàn)與挖掘,具體說明為什么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這么多的藝術家們都選擇遠赴新疆寫生。展覽還特別呈現(xiàn)了劉小東、楊茂源、劉商英、劉雨佳、康春慧5個深入新疆的當代藝術實踐項目個案。展覽期待討論的問題包括:第一,“寫生”觀念和實踐在20世紀以來的發(fā)展和轉變,以及這些轉變在藝術表達實踐過程中是如何運作并產(chǎn)生效應。第二,新疆的文化和地理的特殊性在這一藝術實踐中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和意義。
除寫生這一藝術行為的討論之外,寫生之地的特殊區(qū)域文化屬性也必須得到重視。自古以來,新疆對于視覺造型藝術有著重要的貢獻,遠古的巖石壁畫拱衛(wèi)出古代西域文明的搖籃,漢唐的佛教造像將藝術之光鋪照向天山南北,絲綢之路又交匯著中國、印度、阿拉伯、希臘等多地文化。新疆地域的特殊性決定了新疆獨有的人文景觀和地理景觀,這也是吸引和啟發(fā)眾多藝術家深入新疆進行創(chuàng)作的緣起。到20世紀后半葉,大批經(jīng)受過現(xiàn)代藝術語言訓練的藝術家沿著前人的足跡不斷走進新疆腹地,重新認識到中國山河之壯美奇雄,汲取文化養(yǎng)分的同時,也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藝術文化的價值??梢哉f,寫生新疆這一活動,既是藝術家個人的選擇,又與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史中重要的文化思潮的轉變息息相關。
通過對“寫生新疆”的課題性研究,既展現(xiàn)了這片廣袤土地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發(fā)生的巨大變革,也可以此主題為視點,深刻領略中國20世紀以來藝術觀念和創(chuàng)作思想的發(fā)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