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獎獲獎藝術家勞瑞·普羅沃斯特 (Laure Prouvost) 在里森畫廊上??臻g呈現(xiàn)一個調動多重感官體驗的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Pulled Towards You) 帶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作品,包括全新繪畫、來自《We Will Keep Cool》(保持涼爽) 系列的全新掛毯、用穆拉諾玻璃制的雕塑、一件影像裝置,及一副以編織籃為外觀的懸掛式虛擬現(xiàn)實眼鏡。普羅沃斯的展覽常以幽默感和私密感為特色,本次上海個展也不例外,并貫穿了藝術家標志性的視覺語言,探索語言、母性、和生態(tài)意識的主題。這次展覽是普羅沃斯特2022年在挪威國家博物館的大型個展「Above Front Tears Oui Float」的延續(xù),該展覽于2023年在美國萊斯大學穆迪藝術中心巡回展出,當前在荷蘭De Pont 美術館呈現(xiàn) (展期至2024年8月18日)。
勞瑞·普羅沃斯特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現(xiàn)場圖,2024年4月27日至7月13日,里森畫廊,上海
© 勞瑞·普羅沃斯特。圖片由里森畫廊提供,由Alessandro Wang拍攝
普羅沃斯特的實踐是一種持續(xù)的轉譯和流暢的發(fā)展。她創(chuàng)作的核心主題是不斷變化的語意、不同語言之間的誤譯、定義,及將多種生物毫無違和感地匯聚成一個整體,讓烏托邦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世界相遇。展覽中的玻璃制鳥型雕塑《Jens》(延斯,2023) 于2022年在挪威國家博物館的個展中首次展出。人類、鳥類和水生動物優(yōu)雅地交織在一起,象征著氣候變化和全球移民時代物種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依賴。這系列雕塑中的鳥類呈各種姿勢,看似為轉變蓄勢待發(fā),準備好和它們的水生同伴一起開始遷徙之旅。普羅沃斯特利用煙霧來營造一場沉浸式的體驗,將她深深植根于大自然的實踐的各個方面無縫地交織在一起。
勞瑞·普羅沃斯特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現(xiàn)場圖,2024年4月27日至7月13日,里森畫廊,上海
© 勞瑞·普羅沃斯特。圖片由里森畫廊提供,由Alessandro Wang拍攝
全新掛毯《We Will Keep Cool (Las Pozas)》(保持涼爽 (泉),2024) 描繪的是多樣化景觀和常見于普羅沃斯特實踐中的圖像。作品以英國詩人愛德華·詹姆斯 (Edward James) 筆下的墨西哥超現(xiàn)實主義花園“Las Pozas”為背景,刻畫了一個來自藝術家2019年影像作品《They Parlaient Idéale》中的角色,及一件創(chuàng)作于2018年的雕塑《Cooling system 3 (for global warming)》(冷卻系統(tǒng)3 (針對全球變暖)),后者探討全球變暖在未來的解決方案。轉譯作為普羅沃斯特實踐的重要元素,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言之間,還體現(xiàn)在以不同媒介呈現(xiàn)及參考過往創(chuàng)作中的形象。
勞瑞·普羅沃斯特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現(xiàn)場圖,2024年4月27日至7月13日,里森畫廊,上海
© 勞瑞·普羅沃斯特。圖片由里森畫廊提供,由Alessandro Wang拍攝
同時展出的還有一系列首次在中國亮相的《The Octopus Body》(章魚之軀) 系列繪畫,該系列畫作此前不久在普羅沃斯特的里森紐約個展「Stranded by Your Side」中首次展出。這些玩味十足的作品描繪著不同部位的肉體,并通過畫中的文字直接與觀眾展開對話。與在過往畫作中使用的色調有所不同,這些繪畫采用了柔和的色調,包括粉藍色、灰色和肉色,讓人聯(lián)想到黃昏海景的陰影和海中的生物。徜徉的章魚和游動的魚兒反復出現(xiàn)在藝術家的實踐中,這種描繪象征著思維與情感、人類生命與海洋生物之間的神秘界限。
勞瑞·普羅沃斯特個展「靠近你,一見如故」現(xiàn)場圖,2024年4月27日至7月13日,里森畫廊,上海
© 勞瑞·普羅沃斯特。圖片由里森畫廊提供,由Alessandro Wang拍攝
在疫情的背景之下,普羅沃斯特的影像作品《Re-dit-en-un-in-a-learning》(語言的忘卻與重拾,2020) 深入研究我們作為集體適應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復雜性,探討了語言的起源、知識的感官傳授,并描繪我們前進的路向。作為藝術家2017年的影像《DIT LEARN》的延續(xù),這件作品深刻反思了人類在學習和歸屬、關懷和聯(lián)系方面的經(jīng)歷。她將單詞與不同圖像關聯(lián)起來,挑戰(zhàn)了我們對語言及其知識結構的理解,并探索了一個在我們獲得語言能力之前的世界。作品名字彰顯了普羅沃斯特典型的“文字游戲”:“dit”在法語中意為“說”或“講”,發(fā)音與英文中帶有否定意思的“de”相近;“learn”在英語中意為“學習”,代表語言發(fā)展的本質和不斷重新學習的過程。藝術家表示:“你無法為你所看到的圖像找到合適的語言……萬物合而為一。”
普羅沃斯特在澳大利亞的首個大型展覽「Oui Move In You」現(xiàn)正于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展出 (展期至2024年6月10日),全新裝置和一系列作品令展覽場域化身為迷宮式的別致環(huán)境。
勞瑞·普羅沃斯特「靠近你,一見如故」
展期:2024年4月27日至7月13日
地點:里森畫廊,上海市黃浦區(qū)虎丘路27 號2樓
關于藝術家
語言,在其最廣泛的定義之下,充斥著勞瑞·普羅沃斯特 (Laure Prouvost) 的錄像、聲音、裝置及行為藝術作品。普羅沃斯特以詼諧而又獨樹一幟的方式,在創(chuàng)作中融合影像和裝置的沉浸式混合媒介的裝置而為人熟知,以此探討誤解及翻譯過程中信息流失的現(xiàn)象。在藝術家看來,語言即想象的工具,而她對于混淆線性敘事和存在于詞匯、圖像及語義中具有可預見性的聯(lián)想抱有極大的興趣。普羅沃斯特將已有的和想象中的個人記憶,與藝術及文學典故結合,創(chuàng)造出模糊了虛擬和現(xiàn)實的電影裝置。普羅沃斯特的作品滲透著誘惑力和不安的情緒,她采用層疊敘事、快速剪輯、蒙太奇及雙關語等拍攝手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極具觸感的圖像、聲音、口語及文字組合。她的錄像作品常呈現(xiàn)于與裝置的敘事框架相輔相成的沉浸式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以雕塑、繪畫、素描、標識、家具和建筑群等即有物體構成。
勞瑞·普羅沃斯特1978年出生于法國里爾,目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工作和生活。她2002年本科畢業(yè)于倫敦圣馬丁藝術學院,隨后于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獲得藝術碩士學位。曾參與 LUX 藝術項目的普羅沃斯特于2011年贏得麥絲瑪拉女性藝術獎;2013年獲頒透納獎。
近期個展包括澳大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墨爾本,澳大利亞 (2024);De Pont 美術館,蒂爾堡,荷蘭 (2024);穆迪藝術中心,休斯頓,美國 (2023);萊米現(xiàn)代藝術館,薩斯卡通,加拿大 (2023);維也納藝術館,維也納,奧地利 (2023);奧斯陸國家美術館,奧斯陸,挪威 (2022);Longlati 基金會,上海,中國 (2022);Atelier Hermè,首爾 (2022);曼徹斯特猶太藝術博物館,英國 (2021);夏洛特堡宮,哥本哈根,丹麥 (2021);里森畫廊,倫敦 (2020);里斯本美術館,葡萄牙 (2020); Les Abattoirsm 美術館,圖盧茲,法國 (2020);阿斯科新城里爾LAM,法國 (2020);博尼范登博物館,馬斯特里赫特,荷蘭 (2021);安特衛(wèi)普當代美術館,比利時 (2019);東京宮,巴黎,法國 (2018);巴斯美術館,邁阿密,美國 (2018);麥古爾劇院,明尼亞波利斯,美國 (2018);SALT Galata 美術館,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2017);盧塞恩美術館,瑞士 (2016);比克卡雷利機庫,米蘭,意大利 (2016);現(xiàn)代藝術美術館,法蘭克福,德國 (2016);紅磚美術館,北京,中國 (2016);藝術之家,慕尼黑,德國 (2015);新美術館,紐約,美國 (2014);阿拉米達藝術實驗室,墨西哥 (2014);麥絲瑪拉女性藝術獎,白教堂美術館,倫敦 (2013);馬拉莫提收藏,雷焦艾米利亞,意大利 (2013);泰特美術館,倫敦 (2013);合浦沃斯維克菲爾德美術館,英國 (2012);及平坦時間之家,倫敦等。近期群展包括路易斯安娜現(xiàn)代美術館,翰雷勃克,丹麥 (2021)。2019年,普羅沃斯特代表法國參加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并于2020年參加第22屆悉尼雙年展。2019年6月,她的首個公共委托創(chuàng)作作品于倫敦地鐵展出。
關于里森畫廊
里森畫廊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及歷史悠久的國際當代藝術畫廊之一。目前畫廊通過在倫敦、紐約、洛杉磯、上海和北京設立的藝術空間,支持和發(fā)展的國際藝術家超過60位。里森畫廊由尼古拉斯·勞格斯戴爾 (Nicholas Logsdail) 于1967年創(chuàng)立,開啟了在藝術史中占極為重要地位的極簡藝術和觀念藝術先驅的職業(yè)藝術生涯,如藝術和語言創(chuàng)作團體 (Art & Language)、卡爾·安德烈 (Carl Andre)、丹尼爾·布倫 (Daniel Buren)、唐納德·賈德 (Donald Judd) 、約翰·萊瑟姆 (John Latham)、索爾·勒維特 (Sol LeWitt)、理查德·朗 (Richard Long) 和羅伯特·雷曼 (Robert Ryman) 等藝術家。畫廊如今仍和其中多位藝術家合作,包括卡門·埃雷拉 (Carmen Herrera) 和利昂·波克·史密斯 (Leon Polk Smith) 等多位同輩著名藝術家和藝術遺產(chǎn)管理團隊。在畫廊的第二個十年中,它向公眾首次介紹了英國一代重要的雕塑藝術家,其中有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理查德·迪肯 (Richard Deacon)、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 施拉澤·赫什阿里 (Shirazeh Houshiary) 和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自 2000 年起, 畫廊代理多位國際一線藝術家,包括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約翰·亞康法 (John Akomfrah)、蘇珊·席勒 (Susan Hiller)、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 和肖恩·斯庫利 (Sean Scully) 等國際一線藝術家。畫廊同時著力支持和推動包括科里·阿肯吉爾 (Cory Arcangel)、瑞安·甘德 (Ryan Gander)、范·海諾斯 (Van Hanos)、休·海登 (Hugh Hayden)、哈龍·米爾扎 (Haroon Mirza)、勞瑞·普羅沃斯特 (Laure Prouvost)、佩德羅·雷耶斯 (Pedro Reyes)、瓦爾·肖基 (Wael Shawky) 和切尼·湯普森 (Cheyney Thompson) 等在內的年輕一代藝術家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和國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