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開幕,聽聽藝術家怎么說

來源:99藝術網(wǎng) 2023-07-18

7月16日下午“時間引力——2023成都雙年展”于成都市美術館正式開幕!展覽分布在成都市美術館A、B區(qū)(成都市天府美術館、成都市當代藝術館),來自22個國家及地區(qū)的235位藝術家,476件全類別藝術作品,徐冰、周春芽、大衛(wèi)·霍克尼等海內外頂尖藝術家參展,24個平行展遍布全城……為期四個月的超長展期也將于17日面向公眾開放,伴隨著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蓉舉辦,成都這場頂級的藝術盛會正在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開幕式現(xiàn)場嘉賓剪彩,一場藝術盛宴就此開啟

2023成都雙年展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指導,成都市美術館主辦,以“青春大運·藝術成都”為主旨,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范迪安擔任2023成都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擔任總策展人,著名藝術史學家呂澎擔任藝術總監(jiān)。

開幕現(xiàn)場

主題展由9個展覽粄塊構成,分別是:瞬間永恒、瞻星成夢、存在遙望、空間感知、凝視之思、未來考古、大地回聲、心之所向、星鏈計劃,各個版塊關注了文化歷史、在地背景、日常事件、圖像意識、療愈共生、空間體驗、藝術科技等話題。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2023成都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席范迪安在開幕式發(fā)言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范迪安對2023成都雙年展評價道:“成都雙年展以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藝術的繁榮發(fā)展和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次成都雙年展共有來自22個國家及地區(qū)的235位藝術家的476件參展作品,其中不僅有徐冰、隋建國、周春芽、何多苓、張曉剛、丁乙等著名中國藝術家,還有大衛(wèi)·霍克尼、白南準等海外頂尖藝術家,他們的作品覆蓋架上繪畫、雕塑、影像、裝置等多種類型,作品題材涉及科技與藝術、數(shù)據(jù)與藝術、生物科技、智能科技等多個門類跨界混搭,全球化的藝術視野必將奉獻出一場超震撼的視覺盛宴。

2023成都雙年展總策展人、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開幕式發(fā)言

與此同時,24個遍布成都市的雙年展平行展已陸續(xù)推出,共匯聚了500多位藝術家的近千件/組作品。成都本土重要的美術館、藝術中心與機構幾乎都參與其中,這些平行展各自有著獨立的藝術議題與表達,是對成都本土藝術生態(tài)以及主題展版塊的內容延伸,它們呼應了主展場的“星鏈計劃”版塊,形成了主題展與平行展及平行項目之間的多維度、多層次聯(lián)動與互補。

在成都雙年展盛大開幕之際,99藝術網(wǎng)為您帶來現(xiàn)場報道。

2023成都雙年展總策展人王紹強為媒體導覽

本次成都雙年展總策展人、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在接受99藝術網(wǎng)采訪時表示,這次成都雙年展的主題“時間引力”是根據(jù)成都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以及整個藝術生態(tài)考量得出的主題。

成都是一個千年古都、歷史名城,在中國大城市里面是識別度非常高的一個城市,我們幾位評委包括范迪安主席、藝術總監(jiān)呂澎老師,我們整個策展團隊,通過篩選確定以“歷史”作為一個基礎,面向未來,思考當下的城市發(fā)展。

這次的展覽規(guī)模相當龐大,來自國內外的策展人給我們提供了多元的藝術視角,既思考本土,也連接世界。參展藝術家的選擇同樣也基于此種考量。本次雙年展從主題、策展人、藝術家到平行展項目都凝聚了各方共同的努力,也歡迎各地觀眾來美術館觀展,以更深刻的了解成都這座城市。

參展藝術家代表周春芽在開幕式上發(fā)言

本屆雙年展參展藝術家代表周春芽在開幕現(xiàn)場表示:“三十多年前他去德國留學,所求學的城市是卡塞爾,之所以選擇去那里就是因為它有一個世界上非常知名、每五年舉辦一次的文獻展。1989年結束德國留學回到成都,當時就在想,成都什么時候也能有雙年展就好了,但也僅僅只是想想,感覺離現(xiàn)實還非常遙遠。2001年,我們成都終于有了自己的雙年展。

今天,2023年成都雙年展在各界關注下隆重開幕!雙年展不僅僅為藝術家提供了一次展示作品的機會,而是讓更多的市民有了豐富的文化生活。雙年展也不僅僅是藝術圈內部的學術交流,它也能讓一個城市充滿文化精神的活力、提高生活品質,希望成都雙年展能一直這樣專業(yè)的堅持辦下去!”

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周春芽,臨江仙 ,紙上丙烯,110 cm × 548 cm,2023

周春芽,臨江仙(局部) ,紙上丙烯,110 cm × 548 cm,2023

藝術家展望在接受99藝術網(wǎng)采訪時談到:這是自己近兩年創(chuàng)作的最新作品系列:將一塊不銹鋼石頭,一種虛構的、真實的假石頭,按照無限切割法剖開,所謂“無限切割法”即是一種按照數(shù)學等分分開,再把一半繼續(xù)分割,一直分下去直到無限的分割方法。藝術家把這分割了19塊不同大小的、但來自同一塊石頭的假石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作為標準進行連接,構造出一個具有無限發(fā)展方向的物體結構。

展望,有限╱無限1#,不銹鋼,610 cm × 205 cm × 210 cm,2021,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

對于這次展覽,展望印象最深的是展廳中那個巨大的屋頂,它似乎給觀眾一個暗示,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天花板,所以藝術家特地選此位置,希望作品的無限隱喻與有限的天花板形成一個抵抗的張力,原本作品叫“有限/無限”,而這次參展使作品與環(huán)境構成了新的意義:當無限遇到天花板!

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綜合媒材互動裝置,尺寸可變,1994—1998

關于本次參展作品,藝術家徐冰在接受采訪時談到:“這次參展的是一件老作品,差不多近三十年前的作品。我當時在紐約,對個人來說自己面對的問題主要還是溝通、誤讀和語言的問題。我當時外語不好,平時總是糾結于這樣的一種不同文化之間對接與沖突的問題。這個作品是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書寫體系壓在了一個整體,是“表里不一”的問題。新的問題是任何現(xiàn)成的知識都沒法面對的,所以必須找到新的思維立腳點才行。”

徐冰在展覽現(xiàn)場

“為什么做成書法教室?因為我還是想調動起觀眾最早關于學習的一種記憶和欲望。我當時在美國進行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時,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當代藝術的自說自話和語言上的無聊,因此我很想讓自己的作品帶有互動性,平易近人,歡迎所有人進入,但是這個“進入”不是簡單的“好玩”,當觀眾進入以后,他們在書寫這些書法的時候,最開始他們覺得是中國書法,進入以后發(fā)現(xiàn)不對,這是我可以讀的英文,這個時候他們的思維就開始獲得一種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特殊的經(jīng)驗。”

何多苓《帶閣樓的房子》,布面油畫,44幅,1986

何多苓是居住生活在成都的本土藝術家,也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標桿,此次他帶來的是一件極為特殊的作品。藝術家在采訪時說:“這組作品創(chuàng)作于1986年,是上個世紀我創(chuàng)作的作品里唯一還留在我手里的,一共是44件。這組作品很特殊,它跟我整個繪畫脈絡沒有什么關系,我單純的喜歡契科夫《帶閣樓的房子》這篇小說,就決定用我理解的繪畫風格畫出來。我用了俄羅斯一些經(jīng)典的形象來處理這篇小說的圖像語言。我在此之前沒有類似的作品,之后也沒有。它混合了印象派的色彩,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風格。是我當年用了三個月時間畫出來的。”

尹秀珍《輪籠》鋼、鐵、穿過的衣物、不銹鋼日用品、剎車設備 330 cm × 260 cm × 870 cm,2022

尹秀珍此次參展作品名為《輪籠》,藝術家解釋說:“這兩個巨大的籠子可以轉動,既可以同一個方向轉,也可以逆向轉動,它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可以停止也可以前進,觀眾可以進入作品,進去以后無法控制,當想停下來的時候是無法停止的,需要外面的人助力,這種力之間的變化,我特別喜歡。可以說是借力,也可以說是阻力。成都與我頗有淵源,我第一次出北京就是來的成都,第一次坐飛機也是來成都,最早開始1995年做《洗河》的作品就是在成都完成的,所以感覺很親切,成都的變化非常大。”

蘇新平 新千里江山圖 紙上鉛筆 綜合材料 168 cm × 1232 cm 2022

藝術家蘇新平這次帶來了一件巨幅作品,在現(xiàn)場采訪中藝術家說:“這是持續(xù)十多年的行為性的作品,就像日記一樣,我做了很多篇,200多篇,就是紙上用鉛筆沒事就畫,這背后有很多因素,為什么這么畫?是因為我的工作特別忙,焦慮、疲憊,但總得做點兒什么,開始就是無意中,后來變成是有意識的,其實每一張畫都好花費幾天的時間,是所謂碎片化的時間做碎片化的工作,跟我過去做的石版有一個前后的關聯(lián)性,過去我畫石版用鉛筆在石材上畫,現(xiàn)在轉換了。

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么一組合挺有意思的,至于是不是組合成一件傳統(tǒng)意義上的作品根本不重要,因為今天當代藝術很強,最后作品能體現(xiàn)你的生命歷程,藝術訴求,你的語言方法就可以了。當然不是不要內容,內容來自于參加一個展覽會有它的主題,我會根據(jù)展場空間的情況組合成新的作品。就是隨時組合,隨時可以打碎再組合。我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展過了,廣東美術館、合美術館,民生美術館都是這一類型,這是我常態(tài)性的一個東西?,F(xiàn)在我有足夠的時間做職業(yè)藝術家了,主要的時間還是在畫油畫,其實所謂的當代不當代沒有那么重要,主要是什么適合你,適合我的,我就不愿意放棄。一個職業(yè)藝術家不管什么材料、什么方式肯定要統(tǒng)一。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將所有的東西統(tǒng)一起來,不是油畫就是油畫,雕塑就是雕塑,素描就是素描,所謂的藝術語言不是技術手段,語言是指你的思想觀念的一致性。”

 

更多展覽現(xiàn)場

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隋建國,虛空現(xiàn)形——每一個人都是在場者,3D 雕刻聚苯乙烯 900 cm × 650 cm × 700 cm,2023

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繆曉春,大地之歌,3D 打印雕塑光敏樹脂,尺寸可變,2023

方力鈞《2006》,銅,金箔,鋼條,鐵板,840 cm × 560 cm × 32 cm

白南準《無題》,老式電視機柜,單通道影像(彩色,無聲),丙烯酸涂料,玩具機器人,尺寸可變,1996

郭偉《泉》,布面丙烯,180 cm × 200 cm;《放大的手稿》,布面丙烯,150 cm × 200 cm

張恩利《教書先生》,布面油畫,210 cm × 350 cm;《挖土豆的人》,布面油畫,210 cm × 350 cm

張曉剛 舞臺 5 號:羽衣甘藍 布面油畫 218 cm × 600 cm 2022

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金允哲,色度 3 ,丙烯酸,鋁,聚合物,LED ,尺寸可變,2020

2023成都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aaajiao,我憎恨人但我愛你,單頻錄像(彩色、有聲),25' 4 ,2017

劉韡《物的時刻》,亞克力,玻璃,鏡子,鐵架,木,書本,帆布,玻璃鋼,聚乙烯,尺寸可變

施拉澤·赫什阿里《漩渦》 ,鋁,尺寸不一 

梁宇 信號燈系列 油彩,亞麻布 220 cm × 180 cm × 2

譚英杰《在世界的外景地》,鋁板雕塑,330 cm × 640 cm × 480 cm 

顏磊《有限藝術項目》,繪畫,影像,尺寸可變

“存在遙望”版塊展覽現(xiàn)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