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嘉德香港·秋拍】日本當代藝術三劍客——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引領秋拍「時代的臉龐」專題閃亮現(xiàn)身!

來源:中國嘉德香港 2020-09-15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 也沒有兩張一模一樣的臉龐, 每個臉龐都有屬于自己的一段故事。 」—— 法國新浪潮導演艾格妮(Agnès Varda)

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對「人物」的描寫是個有趣又恒常的課題。早期藝術中的「人」,多為宗教與建立道德觀服務,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始注入創(chuàng)作者更多的思想、批判,與個性化的描寫,而走入20世紀,藝術家的視野更廣,對該主題的詮釋方式也更多元,而「人」也變成一個載體、一個指符,言說在表面形象之外的事物,展現(xiàn)了豐富的內涵。是次秋拍,我們以「時代的臉龐」為題,循藝術史脈絡聚焦二十世紀現(xiàn)當代33位藝術家對于人物的詮釋,展現(xiàn)變動中的時代美學,以及藝術家對于「美」的定義與不懈的追求。

此專題將由日本當代藝術三劍客——草間彌生、村上隆、奈良美智領銜,透過一系列早期珍稀代表作中,深探他們創(chuàng)作語匯的奠定、發(fā)展與突破,追隨他們對熱愛藝術的熾熱初心,感悟不畏前行的人生啟示。

思想的覺醒:

多元視角下的當代藝術草間彌生的前衛(wèi)舞臺

90歲的草間彌生依舊每日堅持不懈的繼續(xù)書寫自己波瀾壯闊的藝術人生

一路走來,草間彌生以心眼觀察世界、描繪生活;作為波普藝術的時代先鋒,她在國際藝壇每一次亮相,都能帶來一場心靈的洗禮,她說:「這是我的史詩,總括我的一切 」,將精神的苦痛升華為心靈的美學,在畫面中留下了燦若星辰的藝術思辨,給予觀者最純粹的悸動。

遠航的逆旅

草間彌生70年代關鍵之作—《大海的眼睛》

在茫茫人海中 我努力熬過了這漫長的一生 有多少次,我想以刀抹頸、奔赴死亡? 但我整理思緒,重新站立 我希望生活有燦爛陽光 我想永遠畫下去 」——草間彌生,2019年

Lot 43
草間彌生
大海的眼睛
壓克力彩 畫布 | 約一九七〇年代作 | 45.5 x 38 cm
Yayoi Kusama 
On the Ocean
Acrylic on canvas  | 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1970s
來源
東京白石畫廊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草間彌生工作室開立之作品登錄卡
 
估價 ESTIMATE:
HK$ 3,000,000 – 4,000,000

草間彌生自小便因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而經常出現(xiàn)幻視,令她眼中的世界蒙著一張巨大的網(wǎng),而這終年之疾卻也同時為她打開了藝術的大門——她嘗試用重復的圓點和無線網(wǎng)把自己的幻覺紀錄下來,將睜開眼睛的每一天都視作自我用藝術對生命的記錄。因此,「眼睛」在她的創(chuàng)作中占據(jù)著獨特的位置,貫穿其一生創(chuàng)作脈絡, 如從早期的水彩《自畫像》(1952年),并持續(xù)至今。

草間彌生《自畫像》,水彩紙本,1952年作

純真之眼,海洋之心

是次拍賣的封面作品《大海的眼睛》是草間首次在畫布上,以油彩為媒介,將「眼睛」作為獨立的審美客體, 不僅以超現(xiàn)實主義的視角對其進行解構,更將其置于具象的自然情境當中,從而以大膽而鮮明的色彩、飽滿而宏大的布局、豐富而深刻的意涵,展現(xiàn)出一個波瀾壯闊的個人史詩,令此作成為她在70年代油畫創(chuàng)作中一次突破自我的全新嘗試,更為其70至80年代整個繪畫脈絡上建立了個人經典語匯及風格,對研究草間此后的藝術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重要性不言而喻。

左:馬格里特 (René Magritte),《天方夜譚》系列,油彩畫布,馬格里特美術館藏
右:草間彌生《大海的眼睛》

畫面以大膽的構圖重建草間腦中的奇妙幻境: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兩只極具魔幻主義色彩的眼睛赫然出現(xiàn)在上空,巨大的體量與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馬格里特 (René Magritte)的《虛假的鏡子》中的天空之眼相似,而眼睛與海洋元素的奇詭組合更呼應了馬格里特在《舍赫拉查達(天方夜譚)》中的表現(xiàn)。兩眼其一直視前方,另一則輕微上揚,為畫面增添潛在的目光互動,以一雙充滿好奇而無畏的「純真之眼」,刻畫一顆包容萬物的「海洋之心」。

草間彌生《大海的眼睛》作品局部

作品結合她特出的創(chuàng)作元素:無限網(wǎng)、波點、具像帶有個人意義的符號成就此經典。言說她在彼時面對保守日本畫壇的挑戰(zhàn)及堅毅向前的決心,如畫作中帶有波點紋理的海浪肆意翻騰,象征個人或集體所面對的嚴峻處境,汪洋中一寫有「K」字的小船在風暴中一無所懼地破浪前行,暗示藝術家的在場,熒光粉色的船身與上方的眼睛形成呼應,如上方掉落的一根睫毛,承載她的所思所見。

草間彌生《回家的靈魂》拼貼、粉彩、水彩、墨水、紙本,53.5×38cm,1975 年作,日本世田谷美術館藏。其中已有見與是此上拍作品《大海的眼睛》相似的「大?!乖?/figcaption>

她如詩人蘇城一樣,將「大海的眼睛」放在自身的創(chuàng)作之中,彷彿將自己化作一艘在汪洋上乘風破浪的航船,遠赴他鄉(xiāng),以一己之力對抗生活及現(xiàn)實中的狂風巨浪,更預示即將登陸世界舞臺的強大女力!

時間的觸角,未來的甬道

草間以慣常使用的「非常態(tài)」色彩描繪中央一藍一綠的眼睛, 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認知,令其煥發(fā)生機。「觸角」狀的形態(tài)并與她70年代的系列軟雕塑有著緊密關聯(lián), 以柔軟的造型、帶有攻擊性的態(tài)勢,展現(xiàn)出顛覆傳統(tǒng)、對抗權威的性別視角,成為同時承載著過往記憶和未來憧憬的「甬道」。

1963年,草間彌生站立在她著名的軟雕塑作品《千船會》(Aggregation One Thousand Boats Show)前
草間彌生《大海的眼睛》局部

朱紅背景中交織的黃彩巨網(wǎng),將平面的色彩紋理上升為一種「空間的紋理」,如一股股在時空中逆行的暗流,不僅傳遞著神秘的力量,更構建出多重層次的視覺沖擊,令人過目難忘。

前衛(wèi)的號角,行進的風景

草間彌生60年代行為藝術見證之作

《無題》

Lot 44
草間彌生
無題
油彩 布 | 約一九六八年作 | 74.5 x 118 cm
Yayoi Kusama
Untitled
Oil on fabric | Executed circa 1968
展覽
1998年2月8日至5月10日,「行為之外:物像與表演之間1949-1979」,當代美術館,洛杉磯
1999年2月11日至4月11日,「行為之外:物像與表演之間1949-1979」,當代美術館,東京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草間彌生工作室開立之作品登錄卡
 
估價 ESTIMATE:
HK$ 800,000 – 1,200,000

1957年,草間彌生離開日本來到紐約,投身戰(zhàn)后興起的普普藝術浪潮之中。自1965年起,她將創(chuàng)作拓展至「身體力行」的偶發(fā)藝術,把身體視作藝術理念實踐場域,獨自成立時裝公司,身著親自設計樣式夸張、剪裁「出格」的服飾,不定期地于紐約曼哈頓街頭、廣場等人群密集地,發(fā)起其稱之「乍現(xiàn)(happening)」的行為表演,大膽行徑轟動了對各種標新立異的當代藝術早已司空見慣的紐約市民,傾倒在她迷人的藝術魅力中。

1966年,草間彌生在紐約14大街進行的乍現(xiàn)行為表演,可見她身著黑色衣裙躺在布滿軟雕塑作品的床中,《無題》的設計理念即源于此

與其高漲的名氣同步攀升的還有她在學術領域的全面綻放:《無題》便創(chuàng)作于此背景中, 藝術家將行為表演中的軟雕塑化作了用油彩涂繪在黑衣上的朵朵花卉,若寓意身體已沖禁錮,在獨立自由意志下美好的成長,草間彌生以衣物為載體作為「解放思潮」的表征,與自我「外化」的符號,這種藉助服裝展現(xiàn)自身藝術觀念的做法,與60年代末藝術界對于「身體」的關注、「女性主義」的崛起密切相關。

左:盛開中的紫紅色罌粟花
右:草間彌生《無題》作品局部

繪涂于黑衣上的朵朵罌粟花展現(xiàn)由含苞到綻放后凋萎的歷程,妖嬈又帶有毒性的花朵,指涉生命的周而復始與韌性,此意象源于草間自幼對于花卉的細致觀察,在其筆下,植物被賜予熠熠生輝的延續(xù)性,成為一種彰顯女性權力的「烙印」,言說獨立自主的女性覺醒,具強烈的自傳性。

1998年在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Moma)舉辦草間彌生大型個展「Forever Love:Kusama 1958-1968」展示了其服裝創(chuàng)作,該組作品后被購藏于美術館中

此作曾于1998至1999年,分別在洛杉磯當代美術館、日本東京當代美術館舉辦的草間巡回展「行動:表演與物體之間」中,與博伊斯(Joseph Beuys)、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等150 位當代藝術先鋒的代表作同臺競技,具重要的學術意義。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奈良美智的純真時代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第二性〉點破了成人的秘密:「成人是什么,一個被年齡吹脹的孩子?!?/strong> 來自日本的明星藝術家奈良美智,便透過筆下那個大頭斜眼、倔強叛逆、可愛又邪氣的畫中主角創(chuàng)造出一種跨越地域、性別與年齡的「奈良魔法」,使成人得以卸下現(xiàn)實生活的成熟武裝,面對內心真正的自我,令其成為當代最具影響與渲染力的藝術家。

原來,我并不孤單

奈良美智90年代經典元素奠定之作

跨越巨大的時空,身在德國28歲的我開始和身在青森8歲的我對話??這讓我想起我是誰,也幫助我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 」——奈良美智

Lot 45
奈良美智
被遺忘的小狗、等待(雙聯(lián)作)
壓克力彩 紙本 | 一九九六年作 | 32 x 24 cm. x 2
Yoshitomo Nara
Abandoned Puppy, Waiting (Diptych)
Acrylic on paper | Painted in 1996
出版
2011年,《奈良美智作品全集1984-2010(卷II:紙上作品)》,東京株式會社出版社,東京,第91頁
來源
阿姆斯特丹Van Dieten-d’Eendt畫廊
荷蘭私人收藏
2006年6月23日,倫敦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300
歐洲私人收藏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2,200,000 – 3,200,000

回憶再現(xiàn):經典符號的創(chuàng)生

「回憶」是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是次上拍的《被遺忘的小狗》、《等待》(雙聯(lián)作)正言說了他90年代創(chuàng)作最核心的「孤獨」情感,成為奈良美智留德期間藝術探索的重要見證, 不僅匯聚藝術家經典構圖特色、人物形象,更為其日后風靡全球的「失眠夜」、「夢游」系列角色的關鍵母體, 在其創(chuàng)作脈絡上具深遠的關鍵意義。

左:奈良美智《失眠夜(坐著)》,壓克力彩畫布,120×110cm,1997 年作。此為奈良美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遺忘的小狗》、《等待》被視為此作的母體
右: 奈良美智《等待》

作品描繪了身著棕色小狗服裝的孩童所處的兩個情境:一坐在紙盒中向外張望,彷彿以叛逆的眼神回應著外界的目光;另一趴在地面,順從地仰起腦袋,等待著點點關愛。身穿小狗衣服的人物造型顯示出與其此后著名的「失眠系列」的重要關聯(lián),而眼尾上吊的斜視眼神則呼應了浮世繪藝術中夸張的人物表情,展現(xiàn)出對于日本傳統(tǒng)藝術特色的延續(xù), 通過幻想性的夸張造型暗示人物鮮活而真實的內在個性。

左:國周《俳優(yōu)六花撰》木刻版畫,35×23.6cm,1873年作
右:奈良美智《被遺忘的小狗》局部畫面中,女孩眼尾上吊的斜視眼神呼應了浮世繪藝術中夸張的人物表情,展現(xiàn)奈良美智對傳統(tǒng)藝術特色的延續(xù)

紙盒的秘密:忠于自我的倔強

畫中的「紙盒」 來自奈良對80年代創(chuàng)作中「小木屋」的轉化,自1994年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其各類媒材創(chuàng)作中,如《I’m O.K.,Are you?》(1994年)、《遺棄的小狗》(1995年)等,并在日后成為奈良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身處紙盒中的小孩仿若童年在小木屋中對蘋果樹傾訴秘密的奈良,又象是19歲為了想畫畫而放棄雕塑專業(yè)、只身前往東京重考的他,在看似被遺忘在狹小的空間,倔強不屈地為內在的自我之聲積攢能量,使作品成為他從藝之初最為真實的心理寫照。

奈良美智《遺棄的小狗》,壓克力彩畫布,120×110cm,1995年作
奈良美智《被遺忘的小狗》局部

簡化的形體,充盈的靈魂 

在構圖上,本作精簡的以黑色粗筆勾勒以突顯人物輪廓,它們是奈良少數(shù)展現(xiàn)女孩完整身形的作品之一,有別于與2000年后的創(chuàng)作中多為半身像的人物表現(xiàn)。速寫般的黑色線條不僅契合了孩童的作畫心理,更帶有水印浮世繪版畫般的剛勁力度、質樸風格。藝術家亦通過多重幻變的色彩層次,展現(xiàn)豐富的內在情感,并通過「拓印」塑造肌理,呼應傳統(tǒng)日本畫(Nihonga)層層疊加的上色技法,顯示他對中西藝術的深刻思考。

千人假面,一人真言

奈良美智雕塑創(chuàng)作初心記錄珍惜之作

我的全部作品其實是我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 」——奈良美智

Lot 47
奈良美智
對象(無題)
壓克力彩 發(fā)泡膠 雕塑 附透明壓克力保護蓋面 | 一九九六年作 | 雕塑:18.3 x 21.9 x 12 cm 壓克力保護面:30.5 x 33.5 x 17 cm
Yoshitomo Nara
Object (Untitled)
Acrylic on urethane foam sculpture, accompanied with acrylic protective cover
Executed in 1996
出版
2011年,《奈良美智作品全集1984-2010(卷I:繪畫、雕塑、版畫及攝影)》,東京株式會社出版社,東京,第260頁
來源
2010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795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800,000 – 1,500,000

奈良美智的早期藝術圍繞述說他「一個人的獨白」,《對象(無題)》便可見此語匯特征。畫面中,藝術家將一位孩童的頭像安置在淺色的畫框當中,它并無后期創(chuàng)作中深刻的孤獨感、強烈的反叛性,反而顯示出一種如「禪修」般沉淀的平和心境。 即使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也依然能見奈良創(chuàng)作的簡約魅力,他將人物置于有限的畫框之中,通過削減細節(jié)來集中觀者的注意力,在《對象(無題)》中,超越世俗的造型、沈思般的神情使作品帶有圣像畫般的肅穆感, 彷彿藉助孩童的面貌,使人們得到普世性的理解和寬恕;又在一種虔誠的反思中,展現(xiàn)出藝術家直面現(xiàn)實的與自我對話, 它或許是千萬人的「假面」,卻終究是一個人的「真言」。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圣殤》(圣母局部),大理石雕像,1498-1499年作,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藏
奈良美智《對象(無題)》另一角度

人物泛白而扁平的面容不僅令人聯(lián)想起日本的能劇傳統(tǒng),更與西方古老的浮雕藝術有著緊密關聯(lián),彷彿將繪畫與雕塑合二為一,使作品具有一種「立體的畫面感」,營造出一種大理石般的堅實質感。 精準而夸張的五官透露出一顆純凈而自由的靈魂,使作品帶有布朗庫西(Brancusi)頭像雕塑的獨立意識,它是藝術家的一種自我投射,展現(xiàn)出奈良美智在異鄉(xiāng)探索過程中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奈良豐富的雕塑創(chuàng)作中,單獨表現(xiàn)孩童頭象的作品僅止15件,其中唯2件以發(fā)泡膠為材,《對象(無題)》便為其一,更為尺寸最大者。有別于日后所使用的玻璃鋼素材,作品展現(xiàn)了藝術家獨特的手感與對于雕塑思考的重要軌跡,臻絕難得。

反叛前行,無所畏懼!

奈良美智物語

Lot 46
奈良美智
苦痛退散!
鉛筆 紙本 | 二〇一一至二〇一二年作 | 51 x 36 cm
Yoshitomo Nara
Kill the Misery!
Graphite on paper | Painted in 2011-2012
出版
2012年,《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F(xiàn)oil出版社,東京,第98頁
展覽
2012年7月14日至9月23日,「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橫濱美術館,橫濱
2012年10月6日至2013年1月14日,「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青森縣立美術館,青森
2013年1月26日至4月14日,「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熊本市現(xiàn)代美術館,熊本
來源
紐約佩斯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注:畫背貼有紐約佩斯畫廊標簽
 
估價 ESTIMATE:
HK$ 500,000 – 700,000

奈良美智是忠實的披頭四(Beatles)樂隊粉絲,2013年其在日本重要巡回個展《有點像你,有點像我……》便源自披頭士的名曲《Nowhere Man》, 可見這老牌英國樂隊對其精神上的深遠影響。在此次巡回展覽中,他展出了大量心愛的紙本手稿,《苦痛退散!》便是箇中表征,為市場不多見的大尺幅奈良紙本精品,極具收藏價值。

奈良美智《貓王》,油彩畫布,80x80cm,一九九二年作,中國嘉德香港2019年春拍成交價3,304,000港幣。奈良美智對于貓題材的喜愛自九〇年代延續(xù)至今,《苦痛退散!》中貓站立的姿態(tài)與本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畫面中,藝術家刻畫了一只擬人的小貓,它瞪大眼睛細心觀察著世界,小小的尖牙露出狡黠,翹起的尾巴立向天空,僅管迎空下起綿綿不絕的雨打濕了牠的毛發(fā)和胡須,然而踩踏在滑板上的牠似如題「苦痛退散!」般的一無所懼,呈現(xiàn)戰(zhàn)斗的狀態(tài),帶給人激勵向前的力量。貓和滑板是奈良美智最為喜愛的物件,而淅淅瀝瀝的雨在此為情境下了最詩意的注解。藝術家在畫面左側用日語題識了披頭士的另一首歌《You’ve Got to Hide Your Love Away》(把你的愛藏起來),那雨中豎起的尾巴,也許是生命中藏不住的悲歡,在樂音中搖曳,成為心靈的撫慰。

追夢工廠,妙手生花

村上隆x阿伯拉赫先鋒跨界之作

對藝術來說,『強烈的獨創(chuàng)性』是一個標準,能否向世界提出 『前所未有的嶄新』是決勝的關鍵, 所以發(fā)現(xiàn) 『獨一無二的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村上隆

Lot 48
村上隆 × 維吉爾·阿伯拉赫
花帶
數(shù)碼印花布、Off-white工業(yè)腰帶、Off-white束線帶吊牌、畫布裱于鋁板 | 二〇一八年作 | 41.7 x 35.5 x 4 cm
Takashi Murakami x Virgil Abloh
Flower Belt
Sublimation printing, Off-White belt, and Off-White zip ties on canvas mounted on aluminum frame
Executed in 2018
展覽
2018年6月23日至7月28日,「村上隆與阿伯拉赫——技術色彩II」 ,高古軒畫廊,巴黎
來源
香港高古軒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附:香港高古軒畫廊開立之作品證書
 
估價 ESTIMATE:
HK$ 380,000 – 580,000

自2017年起,村上隆便展開與時下最受人矚目的時尚品牌「Off-White」創(chuàng)始人暨主設計師阿伯拉赫(Virgil Abloh)合作,打造出具時代意義的藝術品,本次所呈現(xiàn)的《花帶》即為一例。

村上隆與阿伯拉赫(Virgil Abloh),前排右、左

獨一無二,觀念履新

如果說沃荷通過普普藝術的發(fā)揚光大,村上隆則是把它移植到日本的文化土壤,并引領日本文化走向全球。 從1993年所畫下的第一張《太陽花》,到反復繪制《太陽花》,再到印制《太陽花》,在村上隆筆下描繪超過十年的「微笑彩色花朵」在此作為載體,如同普普藝術中的商業(yè)符號,成為觀點的媒介,圖示因而被賦予藝術的價值。

村上隆x阿伯拉赫《花帶》作品局部

作品完成后,他請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將自己的名字簽在作品裝裱的鋁板上,身體力行地點出「太陽花」所隱喻的「眾人應享有同等幸福的烏托邦」的終極理想。

當代文化,潮流跨界

杜尚《泉》,陶瓷,63 cm×48 cm×35 cm,1917 年作,舊金山現(xiàn)代美術館藏。村上隆在《花帶》中承襲杜尚的精神直接使用現(xiàn)成物來制作,提出新的藝術宣言

在此作中,與村上隆合作的阿伯拉赫曾言:「我心目中的街頭服飾與杜尚有關,而這就是現(xiàn)成品的概念。 」Off-White最富盛名的工業(yè)腰帶,即源于飛機場停機的斑馬線,在此作中,經典腰帶與村上隆的印制花布相遇,「現(xiàn)成物×現(xiàn)成物」的驚世合作孕育而生,兩位藝術家皆顛覆傳統(tǒng),無論自觀念,或作品自身均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Lot 3
奈良美智
深深水坑
彩色鉛筆 紙本 | 一九九七年作 | 20.8 x 14.5 cm
Yoshitomo Nara
In the Deepest Puddle
Coloured pencil on paper | Painted in 1997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40,000 – 80,000
Lot 4
奈良美智
宇宙女孩(睜閉眼睛)(一組兩件)
石版 版畫 | 二〇〇八年作 | 69 x 48.5 cm x 2 | 版數(shù):共500版
Yoshitomo Nara
Cosmic Girl (Eyes Open, Eyes Closed) (Set of two pieces)
Lithograph|Executed in 2008
Edition: Total of 500 editions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注:此作由英國蓋黑德巴爾堤克當代藝術中心于2008年藝術家同名個展發(fā)行
 
估價 ESTIMATE:
HK$ 30,000 – 50,000
Lot 164
村上隆
哆啦A夢的日常生活;哆啦A夢在花園里;藤子?F?不二雄和哆啦A夢在花園里(一組三件)
絲網(wǎng)版畫 | 二〇一九年作 | 49.5 x 49.5 cm x 3 | 版數(shù):85/300 ; 82/300;79/300
Takashi Murakami
Doraemon’s Daily Life; Doraemon in the Field of Flowers; Mr. Fujiko F. Fujio and Doraemon are in the Field of Flowers (Set of three pieces)
Silkscreen print | Executed in 2019
Edition: 85/300 , 82/300, 79/300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30,000 – 50,000
Lot 167
村上隆
向IKB 1957B致敬、向純金1960B致敬、向純粉1960B致敬、向伊夫?克萊恩多彩B致敬(一組四件)
石版版畫 | 二〇一二年作 | 73 x 52.5 cm x 4 | 版數(shù):42/300 (左上);61/300(右上);33/300(左下);62/300(右下)
Takashi Murakami
An Homage to IKB 1957 B; An Homage to Monogold 1960 B; An Homage to Monopink 1960 B; An Homage to Yves Klein Multicolor B  (Set of four pieces)
Lithograph| Executed in 2012
Edition: 42/300; 61/300; 33/300; 62/300
來源
東京Kaikai Kiki畫廊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36,000 – 56,000

中國嘉德香港2020秋季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10月8日丨下午2:30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3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