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下午,“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在文軒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作為指導單位,中國油畫協(xié)會、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蕓麓(成都市)康養(yǎng)旅游有限公司、四川美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韭?lián)合主辦,文軒美術館承辦,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四川文軒藝術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濃園國際藝術村、成都拾號宴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楊氏匠茶、成都天一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協(xié)辦。肖云際擔任出品人,陳默擔任策展人,王林擔任學術主持。
作為馬一平師生同仁展中規(guī)模最大的主題畫展,也是藝術家截至目前作品最多、面貌最齊全、內容最豐富、維度最全面的主題展覽,更是他與藝術相濡以沫一輩子的經典概括,全面反映了他多年來的藝術修養(yǎng)和心路歷程?,F(xiàn)場,觀眾可以看到藝術家最新的巨幅創(chuàng)作《恒河敘事》以及風景創(chuàng)作和風景寫生作品。此外,展覽更是集結了馬一平的得意門生和好友90余人同臺獻藝,以“激情歲月”為名,共展出180多件佳作。
“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覽現(xiàn)場
馬一平是中國杰出的畫家和藝術教育家;作為藝術教育家,他帶出了一大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藝術家,親手創(chuàng)辦了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藝術成就和影響力令人欽佩和敬仰。
“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覽現(xiàn)場
馬一平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和精神關懷,無論是風景抑或人物,都有一種情之所致的力量在驅動著他。他的藝術風格以寫實為基礎,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藝術的元素,表現(xiàn)了對人類命運和社會變革的關注和思考。他執(zhí)著于“民族靈魂、現(xiàn)代精神”的藝術理念,在繼承和發(fā)揚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形式上賦予變化,在內容上賦予內涵,在色彩上賦予表現(xiàn),在技法上賦予巧妙,在氣韻上賦予生動。既有廣闊的視野和胸懷,又有細致的觀察和感悟。創(chuàng)造出了一批承載著歷史敘述,凝結著國人記憶的恢弘作品。成為推動中國美術發(fā)展進程的中堅力量和領軍人物。
“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覽現(xiàn)場
作為教育家,馬一平歷經半個世紀耕耘不止創(chuàng)作甚豐,教書育人碩果累累。其高尚謙遜的人格品德、樂觀豁達的處事態(tài)度、開拓創(chuàng)新的治學精神,深深影響了幾代藝術家,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思想和藝術實踐體系。他的品格修為、教學實踐、學術影響,由四川美院、川音美院持續(xù)綿延至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qū)乃至全國。
“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覽現(xiàn)場
開幕式現(xiàn)場,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陳默先生,本次展覽學術主持王林先生,本次展覽主辦方代表,蕓麓(成都市)康養(yǎng)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肖云際先生,本次參展藝術家青年代表王小雙女士,藝術家代表、“傷痕美術”的杰出代表、77級油畫班班長高小華先生,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代表牟文虎牟院長,著名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杰先生,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靖笨偨浝?、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馬曉峰先生,四川省文聯(lián)副主席、省美協(xié)副主席、西南民大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樹先生,重慶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魏東先生上臺宣讀“中國油畫學會和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的展覽賀信”,本次展覽主角、藝術家、教育家馬一平先生相繼致辭,并由四川省政協(xié)常委、省政協(xié)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省文聯(lián)黨組原書記平志英宣布開幕。
馬一平致開幕辭
馬一平在致辭中表示,如果把人生的重量比作十斤的話,自己是“六斤八兩”, 中上水平的人品、中上水平的智力、中上水平的意志、中上水平的業(yè)績。“我曾經一心只想做個邊陲畫家,但命運卻沒有讓我離開校門,留校任教擔任領導,都與我的人生規(guī)劃相左。然而在漫長的歲月當中,各個階段那些備受學生鼓舞的畫面永遠揮之不去。今天這場展覽正是我和我的部分學生和少數(shù)業(yè)內朋友合辦的展覽,這種師生展的模式也是參展的畫家在十多年前一再提議的事。在這批參展的藝術家當中,有的譽滿中外。我一直認為這是他們的天資與奮斗的結果,美術專業(yè)教學是集體勞動, 非某人專屬?;蛟S我在其中某些方面對他們有所教益和幫助, 但那也是作為教師的本分。我的人生有三個階段:頭13年是孩提時代;考入川美附中后一直在川美生活了46年;本世紀伊始轉場川音,一晃又是23年。川美和川音這兩所學校跟我有著血肉的關聯(lián),教會了我太多。我感謝我的老師們,我是他們的教學成果;我也感謝我的學生們,讓我始終生活在比我年輕得多的群體當中,吸取無限活力的可能性;我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了我情感的支撐和心靈的慰藉;我感謝在我人生當中每個時段給過關心、幫助、支持的每一位;感謝對本次大展做出付出的每一位,我會永遠記住今天這個日子——5.20!”
學術研討會現(xiàn)場
當天上午,眾多批評家、學者圍繞“馬一平從藝六十年”相關話題展開研討,從馬一平藝術創(chuàng)作的脈絡線索到藝術教育的特征與貢獻等方面切入,展開多元論述與學術梳理。
現(xiàn)場嘉賓合影
2012年,馬一平曾在文軒美術館舉辦過“問道——馬一平藝術教育50年師生同仁作品展”。11年過去了,今天的從藝60年大展依舊盛況空前,熱鬧非凡,相信會為成都本土當代藝術生態(tài)再添一抹亮色。
馬一平訪談:
藝術家、教育家
馬一平
99藝術網(wǎng)(后簡稱99):請談一談這次展覽的緣起。
馬一平(后簡稱馬):師生展的方式緣起于本世紀初,當時有一波77、78級的學生,他們當時提議說“馬老師,什么時候我們一塊搞個師生聯(lián)展?”當時也就是提了一下,雖然中間也提過幾次,不過到了2012年的時候才真正實現(xiàn)。那次展覽名為《問道:馬一平藝術教育50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為什么用“同仁”一詞?因為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中,方力鈞是中央美院的,我們關系非常好,當時他主動提出要來參加這個展覽,但他跟我不是師生,所以用“師生展”的概念不太準確,所以便使用了“同仁”這個詞。同時,那個展覽中也不僅是方力鈞,還有一些不是我直接教過的年輕藝術家也參與了進來。
做了第一次之后,三年前,策展人陳默找到我,說“馬老師,明年您該滿80了,是不是應該搞第二次展覽?”我說,“不要把展覽跟祝壽做到一起,2022年那次展覽是因為我從藝50年。”陳默聽后說,“那就以從藝60年為展覽契機吧。”實際上,去年是我從藝60年,但因為疫情所以推到了今年。
“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覽現(xiàn)場
99:這次展覽有很多當代藝術領域的知名藝術家,同時也是你的好友、學生,請談談你對這次展覽和參展藝術家的感受。
馬:關于這個問題我想談的是,正因為這批學生當中有一些馳名中外的非常出色的一線藝術家,所以我非常怕聽到大家說誰誰是我的學生,為什么呢?因為美術教學與一些其他的學科不太一樣,是一批老師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課程當中教授這些學生,所以學生們的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教學成果。有一次學校讓填一張表,里面有一欄要求填寫培養(yǎng)過哪些有成就的藝術家。我非常謹慎地寫了那么一句話:“我參加過對何多苓、羅中立、程叢林、高小華等的教學工作。”同時,我認為他們的成就,首先源于他們的天賦和勤奮,作為教師和學校,更多的是一個外因。
就算是在我的教學當中對他們在某些方面有所影響或幫助,我認為這個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在很多方面的成就遠遠高于我,我覺得更為珍貴的,不是我教了他們什么,而是我們之間的情誼。這是人生的緣分,就像這次展覽一樣。
“激情歲月”馬一平先生從藝六十年師生同仁作品大展 展覽現(xiàn)場
99:你的藝術創(chuàng)作受到很多前輩大師的啟發(fā)和影響,你會將獲得的這些財富直接傳遞給你的學生嗎?
馬: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我認為教師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是自由。我絕不在創(chuàng)作的方向或者形象上去要求他們必須怎樣做,我只是在某些方面給他們提供一些支撐,讓他們走自己的路。
幾十年來,我一直持有一個觀點,那就是能夠直接給到學生的,我絕不吝惜;但我也有我的局限性,我不能把我的局限性變成學生的局限性,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潛能和敏感點,所以,給他自由就是對他們的支持。
馬一平
《恒河敘事》
布面油畫,900 × 300 cm,2023
99:如何看待教師這個職業(yè)?
馬:回想起來,當時我連教師都不愿意當。因為留校服從分配,做了教師,這是命運的安排。成為教師后,我感覺背起了一份使命,總想要在教學工作中盡職盡責。開始的時候,我并不會當教師,也不怎么會講課。那會在附中教書時,頭三個月我根本不敢看臺下任何一個學生的面孔。那個階段,我就盡量想,我當學生的時候,希望面對的是什么樣的老師、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上課、怎樣講學生能學到東西……通過換位思考,努力成為一個好老師。
馬一平
《浪靜·愛情?!?/span>
布面油畫,120 × 90 cm,2016
99:你怎么看待當代藝術中的“川派”,“川派”是否也在經歷變遷?現(xiàn)在四川的當代藝術家群體與80、90年代有什么不一樣?
馬:80、90年代是當代藝術在中國興起的時段,那個時段藝術創(chuàng)作的類別性、趨同性會比較多一些。在80、90年代,“川派”的主導傾向更多的是對生命存在的表達,這與地域性是有關的。但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個體差異逐漸出現(xiàn)分野,我認為現(xiàn)在雖然同在一個省份,但藝術家們的差異化比過去更大。
馬一平
《動地長歌木卡姆1號》
布面油畫,240 × 160 cm,2012
99:請談談你當下的創(chuàng)作,還是以風景為主要方向嗎?
馬:前幾年我太太給我找了一個很大的工作室,所以我也在構思一些大型的作品。但肯定不會是風景,風景好像沒必要畫那么大。同時,我也在思考人生走到這個階段要怎樣繼續(xù)前行。能夠在我現(xiàn)在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哪怕是一小步也是我所期待的。
馬一平
《丹霞地 》
布面油畫,80 × 100 cm,2017
馬一平
《雞蛋花開的時節(jié)》
布面油畫,100 × 80 c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