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紙瓷之間
開幕時間:2024-09-07 17:00-20:00
開展時間:2024-09-08
結束時間:2024-10-26
展覽地點: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
展覽地址:上海市徐匯區(qū)安福路208號2樓(近烏魯木齊中路)
參展藝術家:約瑟夫·塞爾達?、?安河?、?米克爾·普拉納斯?、?蘇獻忠?、?湯國?、吳達新
主辦單位: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
在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的支持下,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將帶來由 約瑟夫·塞爾達 、 安河 、 米克爾·普拉納斯 、 蘇獻忠 、 湯國 、吳達新等六位藝術家的作品共同構成的最新展覽 “一線:紙瓷之間” ,于9月7日17點開幕。本次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林書傳策展的展覽從不同的視角和地域探索了兩種經(jīng)典的中國藝術載體,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性。在一場沖破地域障礙,孤筏重洋式的跨文化交流中,每位藝術家都對這些媒介重新進行了詮釋,聯(lián)結了過去和當代。
藝術家約瑟夫·塞爾達、安河、米克爾·普拉納斯、蘇獻忠、湯國及策展人林書傳將出席開幕現(xiàn)場,并帶來中西雙語的導覽。屆時音樂家 何磊 、林靜和白景君還將帶來聯(lián)動約瑟夫·塞爾達最新聲音雕塑的瓷器作品的現(xiàn)場打擊樂演出。
展覽圍繞著紙和瓷兩種材料展開。紙,是一種輕便、易碎、但富有表達力的媒介,象征著信息、文化和記憶的傳遞。紙可以折疊、書寫、繪畫、撕裂,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多樣性。
瓷,則是一種堅硬、持久、精美的材料,象征著歷史、傳統(tǒng)和工藝的精湛。瓷器的制作過程復雜,需要高溫燒制,代表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恒久和堅韌。
從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來看,他們也通過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材質(zhì)、不同的手法,詮釋了各自不同的歷史傳承、各自不同的生存景況、各自獨一無二的藝術理念,從而創(chuàng)作出既迥然有別又森然成列的藝術景觀。
更多藝術家信息
Más sobre los artistas
約瑟夫·塞爾達Josep Cerdá
巴塞羅那大學美術學院雕塑教授和聲音藝術研究室主任
“聲音雕塑是當代藝術中的一種新趨勢,它將聲音作為一種實驗和在空間中進行聲音展示的材料。在我的作品《絲綢之路音景》中,我記錄了新疆最后一家桑樹紙工廠的聲音,并用這種紙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受維吾爾傳統(tǒng)文化啟發(fā)的繪畫。同時,我還首次展示了一組由景德鎮(zhèn)全手工制作的七件聲音瓷雕塑”。
安河 Ángel Peris
西班牙瓦倫西亞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現(xiàn)工作生活于杭州
“中國被公認為紙的發(fā)源地,而我故鄉(xiāng)瓦倫西亞則是歐洲已知的第一座造紙廠所在之地。紙張和絲綢等材料貫穿了歐亞大陸的文明,見證了人類在與自然環(huán)境緊密相連的時代中,如何通過藝術和文化創(chuàng)作互相交織。紙張這一喚起共同歷史的能力深深吸引著我,突顯了社會是如何通過其所居住的土地與藝術文化緊密相連。”
米克爾·普拉納斯 Miquel Planas
西班牙馬略卡島帕爾馬人,美術博士,巴塞羅那大學雕塑系教授
“藝術家對于“風景”的詮釋,通過本人熟知的各種藝術形式實現(xiàn),但這些形式也以不同的方式對風景進行了反思。在一些作品中,手工制作的鐵、陶瓷,特別是瓷器,凸顯了每種材料的特性和屬性;而在其他作品中,紙張作為一種溫暖而精致的媒介,承載了精確而堅定的圖形。這兩種個人化的創(chuàng)作方式之間的對比,為這些被記憶和轉化的風景注入了豐富的個人視角,并通過這些作品傳遞給觀眾。”
蘇獻忠 Su Xianzhong
福建德化蘊玉瓷莊第四代傳人
“我家世代是做陶瓷的,到我是第四代。德化白瓷的特點就是純粹,這種白的純粹性也符合當下的某種語境?!都垺废盗袆?chuàng)作是我2016年開始嘗試用傳統(tǒng)工藝里的某些手段做一些新的表達。“紙”下面的磚是拆下來的老窯磚,用來承載這沓“紙”。要有瓷“紙”的細膩首先要有這個窯磚來支撐它,經(jīng)過窯火的燒制,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細膩,所以這兩者間有很緊密的關聯(lián)。我一直強調(diào)我是個手藝人,所以我在創(chuàng)作上會強調(diào)工藝的完整度,并通過這種完整度來表達我的某種情緒。”
湯國Tang Guo
江蘇無錫人,曾任《鐘山》雜志美術編輯,現(xiàn)居南京
“人類用紙凈化文明進程。國家檔案、國際契約、法律文書、民間版畫、木刻年畫、信息傳承,道符紙馬、書信箋札、拓片碑帖、契約文檔,賬單錄簿、票號傳單、紙牌紙錢……衣食住行等等。盡管紙質(zhì)時代或許很快就要結束……這一即將失落的重要載體,不再得到普遍關注,更會忽略重要的細節(jié)……
手工制作堅持的可能,遠離主流與避開群體,用沉寂的狀態(tài),創(chuàng)造植物纖維的實體作品,是實實在在的真實實物,因我的存在而真切存在……對于我是用植物纖維進行思考并感知這種存在。”
吳達新 Wu Daxin
出生于中國福建,求學于日本、美國,現(xiàn)工作生活于紐約和北京
“我最新的雕塑作品-《麒麟》,靈感來源于泉州開元寺中的麒麟壁。但我嘗試將傳統(tǒng)神獸做出具有當代感的藝術品。雕塑《麒麟》身上布滿白色陶瓷制成的白色鱗片,并用一顆顆螺絲分別擰在每一片鱗片讓其更具工業(yè)感,就像麒麟披上一身盔甲,顯得更加威武。
《宋書》有云:麒麟者, 仁獸也。麒麟乃中國傳統(tǒng)瑞獸,性情溫和,不履生蟲、不折生草,設武備而不為害,是最能體現(xiàn) 中國人溫良品質(zhì)和仁義的神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