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從地平線到心湖——孫蓉芳個展

開幕時間:2017-08-20

開展時間:2017-08-17

結束時間:2017-09-17

展覽地址:北京798藝術區(qū)東街ICI LABAS 藝棧

參展藝術家:孫蓉芳

主辦單位:ICILABAS藝棧

展覽介紹


  遼闊的內心孕育著靈魂深處的秘密,就像地平線與心湖之間距離,一樣深不可測。孫蓉芳的遼闊來源于她不斷探尋地腳步,和對世界的深層感知。在時間的流光中,旅行,閱讀,音樂,電影,生活,都是她藝術創(chuàng)意的來源,她用iPad繪畫單刀直入切入到人與人的界限中,打開,進入......成為了人與人之間最微妙的情感鏈接,在不斷地鏈接中構成了一個飽滿多維的世界。
  此次展覽精選了孫蓉芳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以風景為主的38幅作品,她久居北京的胡同,其足跡遍布國內外。在內,她尋求內心最真摯的聲音; 于外,她探求與世界的深層鏈接。正如阿拉斯加病人中寫道:“遠方的地平線與心湖的底面一旦溝通,感覺生命頓時順暢起來。” 這也是展覽名字的由來。
  兒時在家人的指點下,孫蓉芳在水墨的世界中滋養(yǎng),后在北京服裝學院學習服裝藝術,她認為服裝不僅僅是制造,時尚是當下生活方式。她也曾攝影采風,當院報的記者關心社會人文多個維度。
  從媒介選擇而言,她用科技鏈接人類情感,用藝術來破冰人與人之間的芥蒂和壁壘。在光滑的iPad 玻璃、面板上,她選擇不同的筆刷找尋記憶中類似的真實質感,如:毛筆留下的墨痕,油畫的肌理感,水彩的噴濺,這些時間留下的痕跡格外迷人。
  藝術檔案
  夢旅人芳芳,自由藝術家,她一直在畫畫,一直在路上。
  用科技傳遞情感,
  作品極具敘事性,
  代表作有[游觀][移動工作室] [芳的旅行箱][視覺日記]等系列。
  孫蓉芳在北京以及海外多地舉辦個展群展。在2016年杜塞爾多夫絲綢之路-藝術項目上,攜作品【視覺日記--粉色的花鳥】參加【藍色集裝箱藝術項目】與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教授進行交流。她受邀參加了【豌豆莢藝術館巡回展】,先后在北京、廣州、深圳、杭州阿里巴巴總部以及巴黎展出。2014年在蘋果王府井的【視覺日記】個人展覽獲得好評。
  從小跟家人學水墨書法,畢業(yè)后也持續(xù)創(chuàng)作,保持敏感度用文字圖片繪畫記錄生活,赴敦煌看壁畫,駐西藏畫唐卡感受高原的曠野與大氣,在世界這個開放的工作室悠游,風景,人物,靜物各種題材有感而畫。不展覽的時候作品以date的方式存在iPad里,也經常在朋友圈分享作品。
  科技傳遞情感,指尖力挽時間的狂瀾,當下的時光如幻影一般閃亮。無論是城市里黑暗中閃爍的迷幻還是寧靜高遠的圣湖,到一個未知的地方遇見未知的對象,一頭扎進充滿變化的生活里,像一個游吟詩人與時空邂逅,寄托著某個時刻的白日夢,色彩和線條隨著手指尖流淌,這是一種挑戰(zhàn),亦是我對"當下"的致敬。
  我認為藝術家不是在真空里創(chuàng)作,而是開放的面對不同的看法和狀態(tài)。在不同的路上游蕩,閱讀,音樂,電影,生活,都是我藝術上的創(chuàng)意來源,而藝術融于生活就像各種微量元素于身體不可或缺,很開心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也開始拿iPad畫畫并且分享,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創(chuàng)作條件。
  特別提一下這次作品的輸出是選用德國哈內穆勒公司的Museum Etching美術館收藏級紙,作為1584年至今的一家造紙作坊,他們的業(yè)內口碑非常好,對于保護環(huán)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除了畫畫以外我也關注社會和環(huán)境,以前當過記者的職業(yè)痕跡。
  評論
 ?。⒎挤加胕PAD創(chuàng)作,這對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來說,實在難以理解但又好奇。她嘗試用這個工具/方法創(chuàng)作,將生活方式與藝術創(chuàng)作溶于一體,將藝術生活與不斷進步的數(shù)碼技術集于一身;數(shù)碼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世界,包括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模式等等,壓縮了空間/距離是個不爭的事實。活在當下經常分不清數(shù)碼技術產品是一個工具/形式,或是一個方法論,兩者好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恰似全球化給人類帶來的好與壞,經常無法說清。但有一點我們不得不認可,它給人類帶來了從未有過的便利和體驗。我堅信芳芳的藝術試驗不僅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代表著藝術與人類生活的未來。
  我祝愿芳芳在這條探索藝術與科技融于一體的生活道路上不斷進步!"
  ——晉華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