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沈遠:無墻

開幕時間:2017-03-04 16:00:00

開展時間:2017-03-04

結束時間:2017-03-04

展覽地址: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二層展廳

策展人:郭曉彥

參展藝術家:沈遠

主辦單位:中國民生銀行,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

展覽介紹


  作為中國民生銀行美術機構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的2017年新年首展,“無墻”將于3月4日隆重推出。此次展覽是沈遠的個展,這位生活和工作在巴黎的卓有成就的女性藝術家,其早年與新近的部分重要創(chuàng)作將予以充分呈現(xiàn)。
  沈遠是85美術運動中“廈門達達”的參與者之一,并參加了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xiàn)代藝術展”,之后她移居巴黎并一直生活工作在那里,而近年則經常往返于異國與故土之間。沈遠一直力圖超越純粹的繪畫或雕塑語言本身,在藝術與生活之間建立相互回應的通道,對所遭遇的各種問題提出藝術家自己的“方案”,其創(chuàng)作往往帶有對不同政治、人文環(huán)境更為細致的觀察和思考。她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沖突和生活經歷里汲取素材,以細膩的情感和特有的敏銳,完成多重文化間的對話,顯示出輕盈、細膩而深沉的特質。上世紀90年代后,移民經歷帶來的文化斷裂和身份認同成為沈遠創(chuàng)作的新起點:文化身份的轉換、歷史記憶和跨語境的交流使她的創(chuàng)作更加豐厚和呈現(xiàn)復調性。
  作為居住在異鄉(xiāng)的藝術家,沈遠更直接的面對今日世界的動蕩和變化,并有著更強烈和直接的體驗。建墻與拆墻,是當前最受關注的詞匯。隨著美國大選的落幕,“墻”更是一個被人們從道義和現(xiàn)實的雙重意義上不斷關注和討論的重大問題,西方世界的“自由主義”和“左派行動”似乎在新的“筑墻”運動中面臨挫敗。恰逢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與沈遠探討展覽計劃時,世界經歷了如此的格局轉變。沈遠因此給自己的展覽命名“無墻”。她認為,墻是一個否定性的概念,是封閉、自我保護和拒絕他人的象征。當今世界,在家與家、園與園、族與族之間正在重新筑起高墻。‘無墻’與‘墻’永遠在它的悖論中”,但對于藝術家而言,關注現(xiàn)實、關懷人性,都要拿出重新發(fā)明的態(tài)度來。
  在本次展覽中,展墻均被觸目的鐵絲網代替,拒絕身體的穿越但視覺上又是穿透的。展廳入口,視線首先被作品“1/2大碗”割斷,這件裝置由三部分組成:大碗型的建筑,碗內散落著大城市中典型的密集的貧民簡易建筑,建筑群落沿山依次而建。“大碗”,它既是人盛放食物的器皿,又隱喻世界常有的圓形建筑所代表的力量協(xié)商裝置,在此被鐵絲網切開成一半,讓我們看到其中顯示的力量與存在的反差。
  而展覽中另一件作品,“我被視,我不被顯”隱喻了歐洲的移民問題。鋪在地面的灰藍色大燈箱,上面是一些藍色的眼睛和幾個泄了氣的救生艇,觀眾必須通過一個狹長的雙重鐵絲網通道來觀看作品。這是一個反向的體驗,讓觀者(東道主)身處國境線上。這個通道又連接起展廳的連綿的鐵絲網,串聯(lián)起觀者的體驗和思路。
  目前,該展覽已經進入緊張的籌備階段。此次展覽的開幕式時間為2017年3月4日下午4點,敬請期待。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