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氣韻生動——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

開幕時間:2015-11-08 09:30:00

開展時間:2015-11-08

結束時間:2015-12-23

展覽地址:福建泉州安溪文廟

策展人:王明賢

參展藝術家:陳慶慶,陳文令,蒼鑫,杜大愷,方力鈞,何汶玦,蔣華君,姜淼,焦興濤,劉慶和,李占洋,馬堡中,蘇新平,譚勛,吳笛笛,王華祥,吳少湘,王永剛,向京,徐唯辛,楊千,鐘飆,曾來德,展望,朱雅梅

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

展覽介紹


2015年11月8日,“氣韻生動--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將在泉州安溪文廟開幕。本次展覽有著極高的文化意義、展覽規(guī)格和藝術含量。此次展覽是2015年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泉州乃至整個福建省迄今最大規(guī)模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展覽天然承載著為古城藝術發(fā)展樹立新的文化標桿的使命,也必將成為乙未年終最吸引當代藝術界矚目的盛宴。此次展覽由建筑與藝術史學者王明賢操刀策劃,方力鈞、蘇新平、劉慶和、陳文令、展望、焦興濤等重量級當代藝術家參與其中,展出其近年來極具代表性的50件精品。

2015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建設年份,“亞洲藝術節(jié)”的成功申辦得益于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文化底蘊。眾所周知,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海上航線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連接東西方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國和東南亞人民經貿、文化和情感交流的紐帶,是源遠流長、風生水起、生生不息的合作共贏之路。泉州申辦“亞洲藝術節(jié)”旨在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體的亞洲文化形象,而且為亞洲各國不同藝術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亞洲各國文化繁榮。值此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jié)”隆重開幕之際,在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閩”之譽的泉州安溪文廟舉辦代表中國當代藝術最高水準的藝術邀請展,古今交融、名作薈萃,更加凸顯出特殊的時代意義。

展覽以東方獨特的宇宙觀反思現(xiàn)代世界的普遍問題,作品以精湛的藝術語言體現(xiàn)出豐富的社會歷史人文價值。

在本次展覽中,方力鈞帶來若干幅黑白木刻作品,這些作品與其油畫保有明確的一致性。個體生命的存在狀態(tài)在畫面中凸顯,沖擊著人們的觀看經驗。陳慶慶以靈巧著稱,具有女性藝術家特有的精致感知力,老舊的木質家具在其手下變得千嬌百媚。觀者驚訝其想象力之同時,又似乎覺得物體被還原了本來面目。藝術家蒼鑫帶來了經典的舌尖觸地行為攝影。東方人擅長以“直感”代替“分析”,舌尖作為重要傳感器與經典建筑結合,為我們重新審視自身文化打開了新窗口。

蘇新平是少有能在版畫與油畫領域都有建樹的藝術家?!讹L景》系列是蘇新平近年來主要的創(chuàng)作方向,其中蘊含有形到無形的變化過程。多年的版畫、油畫實踐,使其作品更有藝術語言的沉淀之感。藝術家杜大愷是一位頗具修養(yǎng)的長者畫家,他的風景作品揮灑于紙本之上,充滿凝重、深沉之感,不起眼的景物在其筆下被賦予了內在生命;何汶玦描繪了緬甸佛像景觀,首先完整的繪制了畫像,再刮掃,最終呈現(xiàn)出動蕩美感;姜淼認為“感受是靈魂的語言,是人唯一高貴和純凈的領域,也是幸福的領域。”他的黑白木刻從個人感受出發(fā),以荒誕不經的圖像變異和黑白分明的明快刀法表達內心所感,給人強烈印象;蔣華君的油畫制造了都市生活的場景,還原出人際關系的本來面目,以發(fā)人深省。其作品筆觸松動,不拘泥于細節(jié),有一氣呵成之感。

陳文令的雕塑作品以顯著的當代特征聞名,視覺上的沖擊力令其作品有較高的辨識度。本次展覽,我們可以再度領略藝術家“一招制敵”打動觀眾的能力。頑皮的“小紅人”,讓觀者在忍俊不禁的一剎那感受到“現(xiàn)代快感”,而《萬物皆?!?、《共同體》等作品則將這種快感引向多元,從而反映出現(xiàn)代生活的更多特質。在馬堡中的油畫中,我們看到他將男子形象置于不同空間,既是引領觀眾的主人,也成為被看者。陰暗、高冷的氣場,是藝術家丟給觀眾的難題,讓觀眾在謎一樣的氛圍中尋找答案?!独蠲髑f計劃》是作為雕塑家的譚勛對中國文化的一次試探與介入,其中“山水”在擺脫傳統(tǒng)意義的同時,更加側重對自我感受的表達,也賦予雕塑家新的知識分子意識。

劉慶和的水墨作品生動活潑,對筆墨的運用駕輕就熟,從中不但可以挖掘個性化的生命線索,也能夠看到藝術家對傳統(tǒng)水墨功底的繼承;李占陽的雕塑《山城夜色》以戲虐的風格語調,夸張的藝術手法還原了小城市民眾的生活面貌。精湛的雕塑技法被藝術家靈活運動,使作品語言與觀念得以充分融合。映射出一代人既充實又備感空虛的生存狀態(tài)。王華祥的油畫作品頗具功力,藝術家將自己多年練就的精湛技藝,運用到當代圖像的表達中去,一幅幅兼具古典與當代精神的藝術作品應運而生;王永剛的《時間轉角》來源于從太湖邊買來的太湖石。將其切成“方塊”后,對太湖石所代表的傳統(tǒng)文人美學進行切割和刪削,將這些“石磚”作為他的藝術實踐材料,是構成人與空間相關的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基礎;《異境--不損獸》單純、安寧,仿佛從古老世界穿梭而來。向京的作品以靈動的體驗代替觀念的植入,維護了雕塑藝術的純粹高度;徐唯辛以現(xiàn)實主義手法關注底層社會,《中國煤礦紀實》系列無疑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焦興濤的雕塑十分有趣,一架由玻璃鋼著色從天而降的充氣飛機,與環(huán)境形成強烈對比,從而刺激觀眾敏感脆弱的神經。楊千的《水珠與城市》使觀眾游離于真實與虛幻之間。虛幻的是藝術語言制造出的效果,真實則是藏匿于作品中的關于現(xiàn)代都市的答案;鐘飆的作品《輪回》、《當下》則讓大家看到東方神秘主義在西方傳統(tǒng)架上繪畫中的可能性,藝術家一貫以圖像嫁接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中的矛盾、激烈、創(chuàng)意隨處可見;女藝術家吳笛笛的油畫常取材于民俗文化,具有明顯的東方古典氣質??此淖髌肪褪窃谛蕾p大自然的簡潔之美,正如吳笛笛所說,她就是希望以簡單的物體說清復雜的問題;藝術家吳少湘善以鮮明的形象表達對生活的理解,《愛的象征》是其中代表。“愛”的心形被空洞的“物質”建構,直觀的形象更加令人過目不忘。

藝術家展望在為老家重塑“柳下惠”像的同時,創(chuàng)作了一件行為裝置作品:砸毀八十五尊圣像,且將殘骸與第八十六尊圣像放置在一起。使之頗具視覺沖擊力與觀念意義。朱雅梅的水墨作品則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中超脫淡然的特征,具有濃烈的中國古典氣質。書法家曾來德的出現(xiàn)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的象征。他按照藝術的內在規(guī)律,將書法與音樂進行嫁接,開啟“墨樂”之門,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書法藝術,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同時,展覽開幕期間,組織方將邀請著名策展人栗憲庭、國際美學協(xié)會主席高建平、建筑與藝術史學者王明賢、著名人類學家王銘銘、全國政協(xié)委員賈寶蘭、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楊、著名批評家魯虹、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王端廷、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靳聯(lián)營,以及安溪相關領導及福布斯榜單中的安溪名流等參加研討會,深入探討安溪藝術發(fā)展計劃等問題。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到2015年12月23日。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