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

開幕時間:2020-07-18

開展時間:2020-07-18

結束時間:2020-11-22

展覽地址: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上海徐匯區(qū)龍騰大道3398號

參展藝術家:馬可魯

主辦單位: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覽介紹


  自古讀書人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始終在儒與道、仕與隱、兼濟與獨善之間糾纏。從:“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當理想與現實有所沖突時,隱逸成為士人最常選擇的處世方式之一,他們轉而以老莊道家“無為”、“本真”的思想哲學來保持人格獨立、追求心性自由。
  江湖中垂釣的漁父、山林草堂中行吟的士人,帶有隱逸色彩的山水畫由來已久。而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漁人亂入先秦遺民的避世之地,是一個有著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沒有戰(zhàn)亂的人間仙境。后世取材自《桃花源記》的桃源圖、富有道教色彩的仙境圖亦多為具有隱逸理想的繪畫題材。明中晚期以后,桃源題材的繪畫增多,以文征明為首的吳門畫派對桃源圖尤有諸多的描寫,故鄉(xiāng)江南漸漸融入畫家筆下的桃源景象,現實生活中的江南水鄉(xiāng)及名勝被畫家視為心中的世外桃源。從漁父、草堂、桃源等隱逸相關題材中漸漸融入了世俗環(huán)境、更多貼近現實生活的表現中,可以使我們感受到明清時期的隱逸文化在追求心性自由的同時,有著愈加世俗化的傾向。
  本展遴選龍美術館創(chuàng)始人劉益謙、王薇夫婦私人藏品近30件(套),包括元代趙孟頫,明代吳偉、張路、文嘉、陸治、仇英、祝允明,鄭重、李士達、藍瑛、沈士充,清代龔賢、袁耀、朱瑞寧、顧洛,現當代黃賓虹、溥儒、蘇天賜、黃永玉、車鵬飛等古今名家經典畫作,分為“孤舟草堂”、“桃源仙境”、“江南水鄉(xiāng)”、“當下自我”四部分展出,借由漁父、草堂、桃源的意象帶領我們走入古人的隱逸世界,再借著明媚的江南水鄉(xiāng)引領我們回到現實的當下自我。
  ?因作品維護需要,龍美術館有權對展品做調整。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