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水墨是一種哲學,水墨是一種哲學藝術化的高貴態(tài)度,當這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彼此對話時,就形成了一個心魂呼吸的生命場,繪畫的余象幻化形態(tài)——平面的虛薄呼吸感——空間的心靈暗示,讓水墨以其黑白的透徹喚醒我們的深度觸感。
本次所邀請的這幾位在水墨領域有新的突破、新的作品、新方向打開的藝術家,就是試圖呈現(xiàn)出水墨藝術未來的方向,讓水墨作為一種哲學的高度與深度得以充分體現(xiàn),并且給當代藝術提供某種可能的出路。他們以水墨的方式超越水墨,看似水墨卻已然不同,不似水墨但又得水墨之神韻與余意,這幾位藝術家在物性與繪畫、圖像與空間、空間與影像等等之間,打開了對話的新場域。
1,老赫的《天石》系列作品,看似水墨,但其實是以“軟性刮板”在“硬性紙板”做成,擬似草書的飛白與抽象的肌理,聚集了書卷之氣、石碑之跡與膠片之影,硬朗如石又柔滑如玉,鐵皮虛光中恍然有光絲呼吸,回響宇宙光波的隱秘震顫,這是新的黑白主義與陰陽哲學,也是世界消失之前的最后余象。
2,張浩的作品打開了”三個平面”,水墨平面看似抽象,其實是精神在大地上漫游時對于空間的冥想回憶與重新構成,其毛筆思維體現(xiàn)的哲學母語,讓我們感受到水墨筆痕的隱秘呼吸于顫栗,但又被置于絹絲的抽象色塊平面上,因為雅致透明,與墻面背景平面一道,激活了水墨的心靈感應的精神空間。
3,蔡廣斌的《中國山》系列,以極簡的色態(tài)與形態(tài),轉化敦煌神圣的生命空間,使之回到平面色彩的高古又濃烈,而其擬似山形的極簡形態(tài)奇幻又簡約,朦朧又神秘,依然處于幻化之中,一種縈繞不散的神秘氣息與靈暈縈繞在畫面上,這是神秘的生動余象,也是畫家之前充分與當代影像對話,試圖激活的靈魂的生命想象空間,畫面洋溢著讓人迷醉的無盡余味,
4,王非的《異域》系列作品,以其怪異乃至于詭譎的異形方式,讓我們感受到古老楚文化的詭秘與巫術,畫面上厚重的物象宛若古典的器物,輕盈裁切的剪紙又看似民間的裝飾花邊,整個畫面縈繞著一種鬼魅的超現(xiàn)實氣氛,根本不可能和諧并存的世界被巧妙并置起來,帶著水墨特有的魔力,這是事物在夢想自身的余存狀態(tài),這是對于超現(xiàn)實魔法與物化的重新想象。
5,姜吉安的現(xiàn)成品繪畫,以焚燒絹絲后的剩余部分作為畫面畫心,然后以燒下的剩余絹灰作為顏料,在水煮之后,充分利用工筆三礬九染的方式,涂染出絹面本身的線紋,讓紋理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澤與余味,畫面最終顯現(xiàn)的形態(tài)也與旁邊剩余物的現(xiàn)成品對應,一個物被分解了,但其分開的各個剩余部分,在物化的哲學態(tài)度下,卻生成出剩余物的典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