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美術 NO.2

開幕時間:2019-07-27 16:00

開展時間:2019-07-27

結束時間:2019-09-01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機場鋪路草場地54號

策展人:鮑棟

參展藝術家:金石,李易紋,欒雪雁,申亮,王三慶,朱砂

主辦單位:指紋畫廊

展覽介紹


  我們很榮幸地宣布,由著名策展人鮑棟策劃的系列性主題展 “美術 NO.2” 將于2019年7月27日下午四點在指紋畫廊開幕。
  美術NO.2
  鮑棟
  “美術”是中國二十世紀以來藝術史中最具代表性,也最為復雜的一個概念,它源于法國17世紀的“beaux-arts”,英譯為“fine art”,日譯成“美術”,新文化-五四以來,中國則直接用這個詞來涵蓋繪畫、雕塑、書法、工藝、建筑、等幾乎所有的視覺藝術領域,并延伸到了攝影、戲劇、電影等相關的藝術門類中。從“文雅的藝術”(beaux-arts),到“美的藝術”(fine art),再到“美術”,及至“美術”,在這個過程中,詞語的含義不斷擴大也不斷地轉移,以至于“美術”一詞足以鉤沉起整個中國藝術現(xiàn)代性的歷程。
  即使在今天更流行的“藝術”及“當代藝術”的比較下,“美術”已經(jīng)顯得陳舊過時,但它依然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縱深的背景與牢靠的支點,用來理解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里的很多現(xiàn)象——這正是我們把這個不定期的系列性展覽叫做“美術”的緣由。
  “美術 NO.2”聚焦的是純藝術與實用美術,以及民間美術之間的互動互衍現(xiàn)象,涉及書法、字體設計、篆刻、器物、繪畫等各種美術門類。在中國美術傳統(tǒng)中,這些門類之間沒有嚴格的專業(yè)界限與分工,各門類之間也一直互相影響。實際上,這種共存共生的狀態(tài)在任何時代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而現(xiàn)代性所規(guī)劃的學科門類分化反而或許是一種偶然。
  在這次展覽中,王三慶、金石、李易紋的作品都有中國的文字藝術傳統(tǒng)有關,王三慶把書法、水墨、裝裱及諸多的傳統(tǒng)藝術語言整合成為了一種新的視覺綜合體,發(fā)展出了一種純粹中國傳統(tǒng)脈絡下的拼貼與波普;金石收集人們刻在旅游區(qū)路邊竹干上的“留言”,再把它們制作成了茶則與拓片,完成了一次書法的文野之辯;李易紋則是用篆刻的手法與形式刻繪網(wǎng)絡小黃圖,讓圖像的低俗轉變成了形式的高雅。
  與文字藝術相關的還有設計師朱砂的字體設計,他把金農(nóng)的書體與現(xiàn)代印刷宋體結合成了一種閑逸的風格。申亮的作品則是他在舊書封面上的涂鴉,這些涂鴉未必與封面的內容有關,但激活了那些過去時代的封面設計。欒雪雁的繪畫所描繪的是今天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角,她以攝影式的構圖與畫中畫式的結構,精確安排著物件、裝飾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