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抽象群展第十一回:抽象,一種繪畫修辭 中德藝術比較研究

開幕時間:2018-07-21 16:00-18:00

開展時間:2018-07-21

結束時間:2018-09-02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798藝術區(qū)2號院B-11

策展人:艾墨思

參展藝術家:伯納德·舒爾茨,卡爾·弗雷德·達門,胡里奧·朗多,王川,陳心懋,張羽,譚平,劉堅,石峻,黃佳,康海濤,本杰明·阿普爾,王光旭,恩里科·巴赫,何健,卡羅莉娜·佩雷斯·帕拉雷斯

主辦單位:偏鋒新藝術空間

展覽介紹


  偏鋒新藝術空間將榮幸呈現(xiàn)畫廊年度展覽《抽象群展》的第十一回,此次展覽將匯聚來自中國和德國的藝術家。德國藝術有著極為深厚的繪畫性抽象傳統(tǒng),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的奠基時期起,即引領發(fā)起了卡塞爾文獻展等其他重要展覽。因此,德國藝術家對于很多中國藝術家而言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國極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譚平,曾于90年代初期在德國學習。他的藝術作品與伯納德·舒爾茨(1915-2005)和卡爾·弗雷德·達門(1917-1981)的作品并重,這兩位德國藝術家的作品普遍被囊括在德國重要的美術館和私人收藏中,偏鋒畫廊有幸首次在中國呈現(xiàn)他們的藝術作品。
  作為中國專注于抽象藝術研究與發(fā)展的主要畫廊,此次展覽,偏鋒新藝術空間帶來目前中國極具聲望的、與畫廊已經(jīng)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抽象藝術家:王川、張羽和康海濤等,以及幾位來自德國的抽象藝術家。
  抽象藝術的發(fā)展歷程漫長、復雜且具有很強的國際性。如果沒有亞洲藝術的潛在影響,歐洲及之后的美國現(xiàn)代主義藝術不會經(jīng)由相似的路徑發(fā)展。同樣,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藝術家們開始將目光轉向西方藝術和藝術家,試圖與全球語境下的當代藝術重新建立聯(lián)系。很多藝術家關注到德國藝術,亦或選擇去德國深造,歸國后開啟職業(yè)生涯。此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譚平、何健分別于1989年至1994年、2005年至2011年在德國學習。其他參展藝術家都彼此相熟,與畫廊關系良好。
  其余五位參展的德國藝術家中,伯納德·舒爾茨和卡爾·弗雷德·達門是德國戰(zhàn)后(在經(jīng)歷災難般的納粹統(tǒng)治時期后重返文化國家的重要時刻)藝術的先驅者。德國藝術的重生是他們齊心協(xié)力努力的結果,并在創(chuàng)立文獻展時期達到頂峰。
  中德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們不僅揭示了抽象繪畫在不同文化半球之間的交流與聯(lián)系,也連接著不同的世代傳承與探索創(chuàng)新。此次展覽也將詮釋在全球化和數(shù)字化的背景下,抽象繪畫仍然是一種強有力的藝術實踐,繪畫修辭仍舊是一種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語言。
  本質上,此次展覽可看作是在全球語境下探索當代抽象藝術實踐的一個試點。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