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魔金石空間將于最新擴建后的展覽空間欣然呈獻蔣志的第三次個展“我認出風暴”,這亦是藝術家與畫廊建立代理關系后的首次個展。
展覽標題“我認出風暴”出自里爾克《預感》一詩,對于蔣志來說,“預感”亦是催化其創(chuàng)作發(fā)生的主要動機。在風暴來臨之前,本不著痕跡的往常被刻意壓制著,風暴將從海上來,從煙囪上來,從門和窗上來。我認出,而后躍出自身;我獨自,便是這未至的風暴。輕掩的門,無人叨擾的煙囪,窗不動,塵土仍很重,或許可以再接下去說,關于一個空格,關于字的痕跡,關于頁間的浮沉,關于龐大水體,關于它互不從屬的相與聲音*。
蔣志的創(chuàng)作一如他由自我而起的反思,在上升與下墜兩股力量之間懸峙,恰如《預感》中的主體在風暴來臨前的所感——沉重、由外而內(nèi)的靜寂。與這一“不安”的感受不分你我先后包圍主體的,是這一瞬間帶來的消融。生活與時空經(jīng)驗使得感發(fā)運動如波浪般涌現(xiàn),而被推上波峰的自我覺知卻又是藝術家一直以來試圖克服的對手。對蔣志而言,“實”或“是”并不是可求之實、可證之是,卻時常不得不成為其追求返“真”之路上的必經(jīng)關卡,或成為一種略帶強迫性的局限機制,呈現(xiàn)在日常的多維中。蔣志很清晰地了解,感知與思考都會帶來無奈卻值得反芻的局限之相。從深刻的自覺中消去自我是一種魔力,吸引著藝術家赴湯蹈火,他將在這次的展覽中邁出更豐富的一步,磅礴地擁抱無我之境。
這是一場無聲之局,卻回響著風暴抵達前的內(nèi)鳴,振聾發(fā)聵。
*里爾克《預感》譯文出自公眾號“夢游人謠”,譯者陳別扭
關于藝術家
蔣志(1971年生于湖南沅江),1995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現(xiàn)居住和工作在北京。在1999年參加“后感性——異形與妄想”展覽后,蔣志成為同時代藝術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員。他的作品具有廣泛的跨媒介性,涵蓋影像、繪畫、攝影、裝置、詩歌還有小說。蔣志曾獲2010年改造歷史(2000-2009年中國新藝術)學術大獎;2002年香港國際電影短片節(jié)“亞洲新勢力——評委會大獎”;2000年中國當代藝術提名獎(CCAA)。
蔣志的主要個展有:
“我認出風暴”,魔金石空間,北京,中國(2018)
“范滄桑”,HDM畫廊,北京,中國(2017)
“我們”,耿畫廊,臺北,中國(2017)
“注定”,魔金石空間,北京,中國(2016)
“一半”,Jewelvary,上海,中國(2016)
“一現(xiàn)”,白立方,香港,中國(2015)
“窄門”,魔金石空間,北京,中國(2012)
“如果這是一個人”,時代美術館,廣州,中國(2012)
“一念”,滬申畫廊,上海,中國(2011)
“表態(tài)3——蔣志的一個展覽”,站臺中國,北京,中國(2010)
主要群展包括:
“藝術家書”,空白空間,北京,中國(2018)
“小說藝術”,OCAT,深圳,中國(2018)
“美妙世界”,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中國(2018)
“深圳香港城市\(zhòng)建筑雙年展”,深圳,中國(2017)
“1989年后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紐約,美國(2017)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6”,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北京,中國(2017)
“西岸2013:建筑與當代藝術雙年展——影像特展‘解像力’”,上海,中國(2013)
"Time Versus Fashion,The Kunstverein", Nürtingen藝術中心,德國(2009)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美國國際攝影中心(ICP)紐約,美國(2004)
“緊急地帶/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意大利(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