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2017年9月9日下午15時30分,“觀物——王克舉作品展”將在筑中美術館(新館)正式開幕。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藝術評論家水天中擔任學術主持,屆時將在開幕現(xiàn)場舉行作品研討會。
圖像信息化的時代,獲取自然的靈感途徑逐漸取代了“第一現(xiàn)場”(人與自然的直接對話),轉入第二現(xiàn)場(人與虛擬世界的間接對話),如何重新重建原生的視覺力創(chuàng)造,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一個重要課題。
自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今,現(xiàn)實主義的情節(jié)仍然是中國藝術關注現(xiàn)實發(fā)展的支撐,只不過從對現(xiàn)實的謳歌轉化為了對現(xiàn)實存在方式的質疑、戲虐和詰問。這種反叛的關注現(xiàn)實更多帶有社會學的觀念化,王克舉的寫生行為不免自然具有了這樣意義。他在重新面向自然的境遇時,無意之間開啟了一種方式,即在圖像化時代知識分子面向退隱之中的自然境界,將自身置于一個相互參照的自我修復中。從小我的藝術家角度看,他是在以積極的文人方式尋覓自我的救贖,而從大的社會環(huán)境看,藝術家試圖避開圖像、信息化時代的視覺隔膜,開辟出另一條具有新視覺的繪畫存在方式。
王克舉近期作品,視角從早期的敘事性逐漸轉變成純粹的秩序語言,不再困囿于局部筆觸,而是以完成對整體節(jié)奏秩序框架的支撐為目的,同時利用感官性的色彩誘惑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色彩譜系,看似眩目的色彩背后是一個純粹的精神升華。王克舉作品的結構排列有符號化的追求,這不同于一般寫生畫家只滿足于表面的抒情,他想讓不同的色彩、線條在一種抽象的內在秩序掌控下成為鮮明的符號,讓他眼前自然景色成為自己心中的符號場。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風景畫,是借在場之際,直接面對自然尋找符號源,讓在自然中創(chuàng)造的源生符號成為圖像化時代的人文彰顯。把塞尚式對風景的在場實驗性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詩化冥想融為一體暗含中西文化交互的觀看方式,既有在場體驗的實驗性,又具有轉承人文情感的方法,它不僅轉承著前人的觀照方法,同時還將東西方藝術對自然的不同觀看方式同時納入自我的感覺支配中,讓自然景象之中的在場成為現(xiàn)實感的即興抒懷。
本次展覽將集中呈現(xiàn)畫家近期新作,展陳中同時融入新媒體元素,力圖為觀者呈現(xiàn)一幅與以往不同、耳目一新的風景圖卷。展覽將持續(xù)到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