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節(jié)選自策展人吳亮的文章——《一切都從柔軟的石頭中升起》
楊明近來奇跡般的作品,以無窮斷裂的能量、崩潰、凝聚,開啟了一本有待書寫的“無法接近的書”,這本書的主題無法完整表達,這本書的語言是徹頭徹尾反雕塑的,它既不是石頭也不是青銅,它是一種——合成物,上帝與魔鬼,浮士德與摩非斯特,它自我命名,自我分離,它在場,卻非個人表達;它是客體,卻無關象征、符號學與神話學;它又絕對主觀,起源于神奇的隱秘力量——這個時間遠遠比人類文明史還要悠久;它是存在的某種“顯像”。從這里開始,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至少我發(fā)現(xiàn)了:楊明毀壞式創(chuàng)造其實發(fā)生在他的內(nèi)心宇宙,換句話說,將一個、幾個,或連續(xù)不斷的詞,呈現(xiàn)為一個,或一組、一堆、一個系列的“匿名物”,回到他最為迷戀、狂熱、譫妄、激情澎拜的那個開端,那個瞬間去。上帝不喜歡祭品,因為萬物都是他所有,他擁有一切卻無需任一。那些天上投下的影子是神物后裔、使節(jié)、遠古的祭司長嗎,還是從另一個空間脫落的異物、純粹客體、不速之客,那個不可探究之“物自體”,即柏拉圖洞穴背后投射下來的影子,最惡劣的大自然,豐饒之死,巨大的深淵,永恒輪回,永恒虛無漂浮于天幕看見了聽不見的聲音,它就是“X”!
關于藝術家
楊明,1962年生于福建浦城。1984至1989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1989至1999南京市雕塑工作室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2000年后,工作生活于蘇州、北京、南京。
2016年,楊明于福建省美術館舉辦個展“形·色域—楊明作品展”。2015年,赴德國魏瑪于galleryEigenhei舉辦個展。此前,他先后在南京藝術學院、蘇州工藝美院、蘇州藝術橋畫廊、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以及南京四方美術館多次舉辦個人展覽。
近年,楊明參加了德國柏林“2015年德國寶馬基金會年度展”;2014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的“china”當代陶瓷煉金術藝術展和“敏感的形式”—楊明藝術展;2012年,蘇州美術館的“落地生根”當代藝術六人展、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舉辦的展覽“雕塑中國”;2011年,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藝術教育展;2010年,北京當代藝術展以及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
他的作品分別發(fā)表在《美術文獻》、《藝術界》、《今日中國》、《當代美術》、《江蘇畫刊》等書籍刊物,并被上海美術館、威海國際雕刻公園、青島雕塑博物館、廈門環(huán)島路海邊雕塑創(chuàng)作等機構(gòu)及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