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2017屆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入圍聯(lián)展

開幕時間:2017-04-08 18:30:00 – 20:30:00

開展時間:2017-04-08

結束時間:2017-05-10

展覽地址:藝術8一層(北京市東城區(qū)東皇城根北街甲20號)

策展人:夏彥國

參展藝術家:曹雨,胡尹萍,張如怡

主辦單位:藝術8

展覽介紹


  自2012年創(chuàng)辦以來,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受到了眾多有識之士的支持,并得到了藝術界專業(yè)人士的認可。2017年,法國嬌蘭攜手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秉承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共同理念,共赴一場對藝術世界的探索之旅。
  藝術8這一非盈利機構,坐落于中法大學舊址。自2009年創(chuàng)辦至今,繼承和傳承中法大學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和信仰,力求為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架起一座橋梁。2011年創(chuàng)辦藝術8獎這一完全公益性的中法文化藝術駐地交流項目,大力支持中法兩國青年藝術家,為其提供自由創(chuàng)作與展示交流平臺,促進中法兩國的藝術交流。
  法國嬌蘭,源于法國皇室御用。在189年的悠久傳承中,一代代前衛(wèi)大膽的創(chuàng)新者,用美麗優(yōu)雅的巧思之作,令嬌蘭恒久綻放經(jīng)典光芒。秉承對美的追求,法國嬌蘭歷經(jīng)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和完善,開啟了香水、護膚和彩妝領域的傳奇。前衛(wèi)大膽的創(chuàng)新者,令人傳頌的經(jīng)典之作。永恒珍貴的精湛技藝,讓美的文化,成為了法國嬌蘭的印記。此次聯(lián)姻是嬌蘭與藝術8對往昔精神的繼承,也是藝術世界之美的探索,更是對中法文化藝術交流的支持。
  策展人前言
  這幾年中國當代藝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到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它了。以往討論它的方式也已逐漸失效。它的內容和形式,判斷它的價值標準,它的創(chuàng)作者,它的觀眾,它的語境等都已發(fā)生改變,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純粹。當代藝術是什么,幾乎是沒法回答的問題。因為它已不再是那個單一的、靜止的討論對象,我們必須用變化的、生動的眼光去看待它,有時候它的價值和意義成了它的內容、形式。我們討論它的時候不能只討論它,而是要連同討論它的周圍,它同周圍的那些關系。當然,這些都跟人有關,這個“人”是一切它可以夠得到的人。
  雖然這次展覽是“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的入圍展,按照慣例可以沒有明確主題。但是通過分析三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結合當前藝術形態(tài)和我個人的看法,同藝術家溝通后,從策劃和研究的角度給展覽起了一個題目:事情是這樣的。在作品選擇上,也主要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展覽主題分為三部分:“事情”、“是這樣的”以及“事情是這樣的”。
  事情——也可以看作是我對當代藝術的另一種叫法。從字面上看,它是情境化的,互動著的、發(fā)展的,也是個整體,在這個展覽中,我們會看到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在這方面的共性——他們都擅長制造一種“情境”,他們的作品都是其中一部分或者一個環(huán)節(jié),加上作品之外那些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才構成完整的作品。
  是這樣的——指的是藝術家如何說事情,如何轉譯自身經(jīng)驗。每個人看世界的方式都會有不同,以藝術創(chuàng)作為主要生存特征的藝術家們,更是被社會期望為個性鮮明、視角獨特的人。在這次展覽中,我們會看到三位藝術家都從個人經(jīng)驗和情感出發(fā),在不同的心理訴求下,向觀眾展示他們對藝術、對生活的不同理解。轉譯有時候可視同于創(chuàng)作,簡單說它要求講述者能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感受到的東西進行消化,轉化成“新故事”,然后講給他人聽。
  事情是這樣的——言外之意是怎樣的,整體上指的是作品內容,也關涉到作品的受眾。雖然他們三人心里預設的觀眾群各不相同——有的希望更多人共鳴,有的已經(jīng)讓觀眾參與其中并成為主體,有的只想給懂的人看——但都需要觀眾的參與才能實現(xiàn)作品。在今天的當代藝術語境中,不考慮觀眾的藝術品甚至不能稱之為作品。
  今天,在某種意義上,藝術家似乎有命名的特權,你賦予一個事物以新的意義,于是它就有了新的意義,反過來,這個意義構成了你想說的那個事情。只有理解作品言外之意的觀眾,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當做作品,才能更深地看到藝術家經(jīng)驗著的內心世界。此次展出的三位入圍藝術家都是近年來比較活躍的青年藝術家,他們說的“事情”和“說事情”的方式不同且分明。
  此次展覽是藝術8主辦的“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的入圍展。這個獎項自2012年設立以來一直通過展覽、獎金、駐地項目、講座等多種方式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和鼓勵。作為中法兩國之間的重要文化交流平臺,藝術8獎也包括法國青年藝術家獎,通過兩地互動的展覽和駐留項目,為兩國青年藝術家的自由交流,共同成長做出了重要且持續(xù)的貢獻。為保證該獎項的學術性,本次展覽邀請了由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媒體人、藝術贊助人、美術館館長等組成的專家團隊進行藝術家的推薦和評選。曹雨、胡尹萍、張如怡在2017年評選中脫穎而出——最終獲獎者將在展覽開幕之際公布。最后,希望“藝術8中國青年藝術家獎”能持續(xù)深入地舉辦下去,也希望更多的青年藝術家參與其中。
  夏彥國
  策展人,評論家
  曹雨
  1988年出生于中國遼寧省凌源市,2016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微博)雕塑系,獲碩士學位,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曹雨畢業(yè)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在其多數(shù)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對既定的(學院的)概念和思維的反思,這在后來也逐漸形成了她作品的一個重要特征,即善于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身邊的事物,或者通過將某種既有的方法進行經(jīng)驗上的轉化,讓作品顯得更加日常化(某種意義上也是更加陌生化),在方法疊加、意義轉化之后,她的作品往往呈現(xiàn)出更本質的狀態(tài)。尤其她近期的新作品,圍繞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切身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真情實感對觀眾來說頗具感染力,給觀眾留有豐富的想象空間。”
  策展人:夏彥國
  胡尹萍
  1983年出生于中國四川省,2010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作為藝術家,胡尹萍從來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如果說她創(chuàng)作作品就是在創(chuàng)造麻煩也不為過,不僅給“他者”創(chuàng)造麻煩,也給“自我”創(chuàng)造麻煩。她通過創(chuàng)造麻煩,生成新的情境,進而影響人的心理,讓人得以反思??v觀她的作品,如今她創(chuàng)造麻煩的方法越來越“高級”,難度越來越大,波及到的社會空間也越來越廣,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的影響越來越“細膩”,可謂潤物細無聲。藝術在她那里成了一種介入社會的方式,從過去的直接“偷窺”到現(xiàn)在的主動互動、制造情境,如今她創(chuàng)造的“麻煩”多了一種讓人感動的溫暖。”
  策展人:夏彥國
  張如怡
  1985年出生于中國上海,2012年畢業(yè)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綜合材料碩士,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
  “張如怡的幾件作品放在一起像是一幕幕舞臺啞劇,那些本來普通的現(xiàn)成品材料在她的空間“營造”下,若隱若現(xiàn)著某種強烈的情緒,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存在于生活的邏輯中,圍繞自我、物理空間、日常體察之間的關系而展開。” 這種感覺是壓抑的、倔強的、開放的,也是封閉的,像是即將爆發(fā)的瞬間,但又突然靜止。作品中,她用更加理性的方式表達她對建設在理性之上但又幾乎已失去理性的現(xiàn)代社會的看法。積極的對抗?還是無力的和解?”
  策展人:夏彥國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