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食金石力養(yǎng)草木心:吳昌碩藝術大展

開幕時間:2016-07-23

開展時間:2016-07-23

結束時間:2016-10-07

展覽地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4樓南展廳

參展藝術家:吳昌碩

主辦單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

展覽介紹


吳昌碩(1844—1927)是我國近代一位在詩、書、畫、印各方面均具有極高造詣的藝術大師,藝壇尊其為“四絕”畫家。在近現(xiàn)代中國書畫史上,吳昌碩的光芒無疑是耀眼的,他在藝術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令人難以超越。

吳昌碩的藝術貴于創(chuàng)造,他以書法入畫,另辟蹊徑,作品自成體系。其金石篆刻氣味渾厚,深悟古人心法;書法擅長古篆,以石鼓文成就最高;繪畫采用篆書筆法,在博采眾長的同時,自具特色。

吳昌碩憑借其在詩文、金石、書畫領域浸潤數(shù)十年的深厚造詣,以其獨特的個人風格,與虛谷、蒲華、任伯年并稱為“清末海派四杰”。他的藝術作品影響深遠,眾多現(xiàn)代繪畫大師,陳師曾、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黃賓虹等人多受益于吳昌碩藝術的影響。

此次展出的吳昌碩篆刻、書法和繪畫共計90件,展覽內容分為篆刻、書法和繪畫三部分,展現(xiàn)吳昌碩在近現(xiàn)代中國書畫史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我們期望您輕步于展廳,了解和體會一代宗師震人心魄的畫風和大氣磅礴的藝術,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魅力。

第一單元:篆刻

“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

吳昌碩從小對治印興趣極濃,篆刻在其藝術領域中用功最早、為時最長。吳昌碩刻印初從浙派入手,后融合皖、浙兩派之長,再專攻漢印,亦受鄧石如、吳讓之、錢松、趙之謙等人的影響。

其篆刻從“印內求印”到“印外求印”,大量參用《石鼓》、磚瓦、碑碣、封泥等文字的特點,歸其本於秦、漢,深得純樸渾厚之趣,既融合前人法度,又善于變化。布局突出書法意趣,虛實相生,疏密有致。純刀硬入,沖刀、切刀并用,憑腕力而不靠利鍔,求其自然崩落而造成細微斑駁的古趣,造成高古、雄渾、蒼茫的印風,自成一家。

第二單元:書法

吳昌碩自幼受父熏陶,喜書畫治印,最終以藝術為其終身事業(yè)。

諸體書法中以篆書成就最高。

其篆書初學楊沂孫,筆法又受好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等人影響,在臨寫《石鼓》中融會貫通,成熟期用筆遒勁,氣勢開張,極富金石氣。

其隸書愛寫雄厚樸拙一路,偏愛長體,偶然隸兼篆意,筆力雄厚,境界特高。篆、隸而外,吳昌碩楷、行、草書均有精湛造詣。其楷書專習鐘繇,行書擬米芾、黃庭堅,草書法王鐸,中歲兼從黃道周。晚年行、草書多為藏鋒,遒勁凝練,不澀不急,亦澀亦疾,氣勢沉雄古逸。沙孟海先生以“排山倒海之勢”寓之,可謂確評。

第三單元:繪畫

吳昌碩作畫起步較遲,但交游多豐才碩學及畫界名家好手,故起點很高。其從事的繪畫以超乎尋常的“金石力”為支柱,書法通畫法,“謂是篆籀非丹青”,復“養(yǎng)草木心”,融明代乃至晚清以來各家長處于一爐,博采眾長,轉益多師,加以創(chuàng)造革新。

他繼承徐渭和八大的奇縱,卻更為蒼勁;吸收石濤的酣暢,卻更為雄奇;建基于任伯年、蒲華的色彩豐富,卻更為熱烈;筆墨縱恣圓秀,又得自于陳淳……遺貌取神,他以簡煉概括的筆墨來抒發(fā)自己豐富的思想感情。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