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舊韻——19世紀廣州的城市生活展
開幕時間:2016-01-23 10:00:00
開展時間:2016-01-20
結束時間:2016-01-31
展覽地址:廣東省廣州市麓湖路13號
參展藝術家:潘士誠,謝蘭生,謝觀生,呂翔
主辦單位:廣州藝術博物館
由廣州藝術博物院主辦的“羊城舊韻--19世紀廣州的城市生活展”于2016年1月20日開始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據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陳偉安介紹,本次展覽作為我院2016年的賀歲展,精選了包括廣東潘士誠、謝蘭生、謝觀生、呂翔等名家的37幅畫作,特別是通過《海山仙館》、《葉氏名園山水冊》等較少展出的畫卷,讓觀眾對19世紀廣州城的繁華氣象、城內士人的優(yōu)雅閑逸生活有所感受!展覽有別于以往,展出反映廣州市民日常生活的通草畫。
19世紀的廣州城,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畫人輩出。他們的作品里,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他們在廣州城生活的痕跡,諸如某次邀游名跡的記錄、某次與城中士人雅聚的書畫唱酬,又或是將日常所見之一物一景精描細繪等等。百多年前的廣州城,已經消失在歷史洪流里,種種訴諸于文字的重塑也不過如霧中花、鏡中月。
此次展覽共分為名園勝跡、文會雅聚、風物風俗三個部分:
一、名園勝跡。
19世紀廣州城的風景名跡不少,“羊城八景”即是為人熟知的八處佳境。八景之外,士人經常游玩的莫過于荔枝灣涌,尤以炎炎夏日荔熟蟬鳴之際為最。眾多聞名遐邇的廣東私家園林也構筑于此時。除今日依然游人如織的“四大名園”之外,諸如邱熙的唐荔園、潘仕成的海山仙館、行商潘家在河南的潘家花園、行商伍家在河南的萬松仙館等,不一而足。新造園林之多,與清代廣州經濟之飛速發(fā)展有極大關系。通過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財富的行商,是最闊綽、最熱情的造園者。同時,他們還是廣州城內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他們身邊聚集了當時廣州城內最一流的畫家,那些美不勝收的園林自然也成為了畫家們描繪的對象。
二、文會雅聚。
畫人的日常生活里,最重要的莫過于與良朋雅聚、相互切磋文藝。以春日賞花、仲夏游船、秋夜賞月等為名,相邀而聚,賦詩、制文、作畫、撫琴,各擅其長而相與為樂。自古而今,士人的閑雅生活,大抵如此。雅集當然不能缺少了清幽的環(huán)境,而在城中可聚會的地點,諸如歷史悠久的越秀山鎮(zhèn)海樓、幽美舒適的私家園林、水光瀲滟的江岸河畔、夜幕下笙歌燕舞的沙面等等,不勝枚舉。而這些因雅聚應酬而留下的墨跡,為19世紀廣州城內豐富活躍的文化生活留下了印記。
三、風物風俗。
嶺南花木繁多、四季常開,而廣州更有“花城”之稱。南面的河南有素馨花田、西南面的芳村有花埭,均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xiāng)。西面的荔枝灣有“芙蕖萬柄”,東面有“蘿崗香雪(梅花)”,北面有“白云菖蒲”。城內到處種滿木棉,春天木棉花放,燦爛如十丈紅霞。當時的廣州,可謂人住百花中,無日不賞花。畫家筆下所描繪的嶺南花木,為那時的花城廣州留下花團錦簇的美麗身影。
19世紀中期以后,廣州畫家的人物畫也開始“下筆有塵”,帶有更多來自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和審美趣味,其中以蘇六朋、鄭績、李魁等為著。他們以現(xiàn)實生活隨處可見的民生、民情、民俗為題材,對現(xiàn)實生活多有反映。與以銷往外國、滿足外國人獵奇心理為目的的外銷工藝品不同,畫家的繪畫作品,不僅有中國繪畫獨特的審美意趣,還有更多的現(xiàn)實關懷和地域情結。
為配合此次展覽,廣州藝術博物院還策劃了一系列的講座及互動活動。
1、“專家?guī)憧凑褂[”之專場導賞活動
以專場導賞的方式帶領觀眾深入了解展覽,并邀請各大報社、電視臺記者參加專場欣賞會。
時間:2016年1月23日(周六) 上午10:00
主講人: 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員 王 堅
地點:一樓關山月館內
2、專題講座
古韻悠揚--早期的粵曲與粵樂
我們將邀請香港著名的南音、粵曲及古琴研究者唐健垣為我們作現(xiàn)場講解及表演。是次講座,唐先生將以邊講,邊唱,邊演奏的形式,為我們展現(xiàn)早期的粵曲、粵樂的獨特韻味。昨日不可追,19世紀的廣州早已遠去,或許,我們可以透過筆墨印痕、古曲余韻,追慕那個時代獨特的人文情懷!
時間:2016年1月23日(周六) 下午3:00-5:00
地點:一樓關山月館前長廊
主講人:南音、粵曲及古琴研究者 唐健垣
3、迎新年對聯(lián)創(chuàng)作活動
邀請廣大市民,特別是老廣州人,根據19世紀廣州城的城市風貌及民俗內容創(chuàng)作一幅對聯(lián),并現(xiàn)場用毛筆書寫出來。邀請專業(yè)教師作現(xiàn)場指導、點評。并現(xiàn)場分發(fā)新年禮物--一幅名家書法作品。
時間:1月31日(周日) 上午9:30
地點: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關山月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