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時代異托邦三部曲 #2:不想點別的事情,簡直就無法思考

開展時間:2014-08-23

結束時間:2014-10-26

展覽地址:廣東時代美術館19樓東展廳

策展人:蔡影茜

參展藝術家:芭芭拉·戴維(Barbara,Davi),龔劍,胡昀,李景湖,李燎,弗拉基米爾·尼科利奇(Vladimir,Nikoli?),埃里爾·勒施萊辛格(Ariel,Schlesinger),源計劃建筑工作室,艾哈邁德·奧古特(Ahmet,??üt),于吉,張新軍,趙亮,周子曦

主辦單位:廣東時代美術館

展覽介紹


藝術作品、行為、建筑介入等由芭芭拉·戴維(Barbara Davi)、龔劍、胡昀、李景湖、李燎、弗拉基米爾·尼科利奇(Vladimir Nikoli?)、埃里爾·勒施萊辛格(Ariel Schlesinger)、源計劃建筑工作室、艾哈邁德·奧古特(Ahmet Ö?üt)、于吉、張新軍、趙亮、周子曦呈現;另包括謝徳慶作品和袁運甫文本的重演
“不想點別的事情,簡直就無法思考”來自電影《愛的贊歌》,導演戈達爾借演員之口,道出了認知和思考的矛盾瞬間:當你試圖接近某一事物的意義之時,總是不得不先從其他熟知的事物入手。這一標題反映著時代美術館的獨特狀態(tài):作為第二屆廣州三年的觀念成果,美術館降生于居民區(qū),以藝術機構的身份卷入社區(qū)生活,它提供了一種有別于本土居民日常生活的感知形態(tài),創(chuàng)造出一種“異托邦”般的現實。時代美術館的誕生和存在反映了藝術介入日常生活的全球化現象,而日常生活的美學化——例如社交媒體和網絡上大量文本和圖像再生產和自發(fā)傳播,又將藝術流通和詮釋的權威進一步稀釋。這種生活和藝術的相互作用,促進了不同社群之間的共存,為異質化的社會提供了一種暫時的修復空間。
正如哲學家、社會學家亨利 ·列斐伏爾 (Henri Lefebvre)所說:“日常生活是多種多樣的,有多少地方、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生活。” 重申藝術創(chuàng)作中日常生活姿態(tài)和策略的全球化,并不否認各種個體時刻和主體立場,也不掩蓋它們獨特的,甚至是隱秘的弦外之音。藝術家不是某種一體的日常生活理論、哲學或流派的代言人,相反,他們對全球資本和消費主義的體驗是切身的和直接的。“不想點別的事情,簡直就無法思考”所呈現作品大部分取材于日常生活,藝術家從自己所處的時空出發(fā),以猜想代替詮釋,用重演轉化挑釁。展覽中的部分新作品,一方面回應時代美術館的特定空間及建筑特征,另一方面也將美術館之外的日常物品、活動和儀式,引入美術館空間及其組織架構內部。機構批判曾經教條式的對抗立場,在共通性的前提下,轉化為對生活和藝術、個體與機制、公共和私人、獨特性和普世性的交叉解讀。展覽還以文獻加實物的方式重演了對特定的藝術作品在不同時代和語境下的解讀,以鼓勵不具備藝術史知識的觀眾,對作品進行積極的詮釋。時代美術館的展廳內部不設展墻,模擬一個無主之地,觀眾在一種類似開放街道的結構中尋找視覺和想象的落腳點;作品則有如街道上隨機出現的景致:藝術家作為隱身的臨時演員說著各自的故事,又探索著相互溝通和理解的可能。
作為“時代異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二章,“不想點別的事情,簡直就無法思考” 將時代美術館自身的建筑和社區(qū)現狀作為思考的立足點,試圖描畫一種共時性的現實和未來。項目延續(xù)2011年“一個(非)美術館”自我反思的立場,通過展覽制作、公眾想象和話語生產,探討“何謂美術館?”“怎樣認知藝術?”“什么是觀看展覽的意義?”等一系列當代藝術、機構實踐中的基本問題。
作為李燎作品《僵局》的一部分,8月23日-9月21日期間逢周三至周日,5位《英雄聯盟》(LOL)游戲玩家將于時代美術館展廳現場全日在線對戰(zhàn);
展覽期間,胡昀的《凝視呼吸》瑜伽工作坊逢周日下午15:00-16:30于展廳內舉辦,11位報名公眾將在瑜伽老師的指導下完成8次練習;
8月31日 周日15:00-16:30  馬克·丹尼爾對話蔡影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藝術與日常生活”;
自營的周末士多在展覽期間逢周六日全天開放,售賣汽水及紀念品。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