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城?查無此人——當代性與青年藝術家的集體反思

開幕時間:2014-07-19 15:00:00

開展時間:2014-07-19

結束時間:2014-07-31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慧忠路9號炎黃藝術館1、2層展廳

策展人:高登科、吳雙

參展藝術家:陳昱,程晉華,黃明,李華琪,劉鑫源,劉文杰,呂靜,唐詩,墨田,魏達,徐帆,許金山,戰(zhàn)金娟,尹鵬,郝元峰,莫芷,何先球,田召亭,李發(fā)友,楊煬,彭斯,薛堃,丁瑗,韓子棟,宿新鵬,吳雅蒂,莫偉康,韋冬,王沖,王搏,徐賽,趙波,張若愚

主辦單位:炎黃藝術館

展覽介紹


2014年7月19日下午3點,炎黃藝術館將舉辦“城•查無此人——當代性與青年藝術家的集體反思”藝術展,本次展覽為清華學派第三次大展,主辦方為炎黃藝術館,策展人是高登科、吳雙,展覽將于炎黃藝術館1、2層展廳同時展出,將邀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著名批評家、藝術市場名流作為嘉賓,并同時伴有研討會、跨界沙龍、公眾交流項目等,展覽將持續(xù)兩周左右。
本次參展的藝術家多為清華學派成員,清華學派不拘泥于清華美院,而是將當代人文環(huán)境作為著眼點,把藝術作為介入生活、大眾以及完成時代使命的方式,以完全開放的姿態(tài)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交流。本次展覽參展成員包含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多個院校背景的青年藝術家,還有來自香港藝術家,一起參與到當代城市與創(chuàng)作主體、當代性等問題的討論中。
當代青年藝術家很多人不謀而合地反映城市生活的困境。“查無此人”,首先反映出青年藝術家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虛無感,其次反映的是當代生活對人過度身份化后的空洞現(xiàn)實,再者,“查無此人”用一種近乎生硬、權威的語調,呈現(xiàn)出青年藝術家對當代社會反思、戲謔又略帶嘲諷的姿態(tài)。
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對作為主體的“人”一直是采用一種半回避的姿態(tài),而當代性則是對主體的持續(xù)關注。當代性的命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是討論不完的,也只有“當代性”的概念才能擺脫既定歷史時段,不斷地豐富主體、關注主體。安德生認為,當代性概念既指審視作者生活時代語境中作者創(chuàng)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讓觀者意識到作品與當前知性關注的相關性。雖然這個定義沒有涵蓋當代性的豐富意義,但是明確涵蓋了作為觀者和創(chuàng)作者的雙重主體。“當代是一切共存”。在場性和一致性是當代性的首要結構特征。伊萬諾娃認為,“持續(xù)當代性(persistent contemporanaeity)才是真正的當代性”,而且是一種“朝前看”的當代性。而對于真正的人的主體而言,當代性是生命存在的此在性。“查無此人”展覽中的作品,有對“此在”的質疑,有對公共性的詰問,有對公共事件的拷問,有對現(xiàn)實邊界的戲謔,這些正是對“當代性”這一命題進行的集體反思。
“查無此人”,既是對創(chuàng)作主體的反思,也是對當下藝術機制的一種戲謔。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